𠂢字详情

𭗱

𠂢

pàiㄆㄞˋ
⺁部 共6画 半包围结构 U+200A2 CJK 扩展B

Warning: Undefined array key "⺁部" in /www/wwwroot/www.cztjy.cn/zidian/item.php on line 191
.html title=部首⺁的汉字>⺁部

6画

5

6画 (𠂢)

半包围结构

REU

HHV

PDRH

U 200A2

𠂢字概述

𠂢〕字拼音是(pài),部首是⺁部,总笔画是6画

𠂢〕字是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“𠂆𧘇”。

𠂢〕字仓颉码是HHV,五笔是REU,郑码是PDRH

𠂢〕字的UNICODE是U+200A2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,10进制: 131234,UTF-32:000200A2,UTF-8:F0 A0 82 A2。

𠂢〕字异体字是

汉字解释

𠂢

pàiㄆㄞˋ

基本解释

水的支流。后作“”。《説文•𠂢部》:“𠂢,水之衺流别也。”段玉裁注:“𠂢與《水部》派音義皆同,派蓋後出耳。”《集韻•卦韻》:“𠂢,水分流也。”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上 部首:丿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74頁,第6

同文書局本: 第82頁,第14

標點整理本: 第7頁,第14

廣韻》、《集韻𡘋派本字。說文》:水之衺流別也,从反永。徐鍇曰:永,長流也,反則分派也。周伯琦曰:俗作派,非。

注解

𠂢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上,康熙部首是丿部

𠂢〕字拼音是pài,半包围结构。

𠂢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pài] ⑴ 水的支流。后作“派”。《説文•𠂢部》:“𠂢,水之衺流别也。”段玉裁注:“𠂢與《水部》派音義皆同,派蓋後出耳。”《集韻•卦韻》:“𠂢,水分流也。”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一下反切匹卦切頁碼382頁,第2

𠂢

𠂢水之衺流,別也。从反永。凡𠂢之屬皆从𠂢。讀若稗縣。

鉉注徐鍇曰:「永,長流也。反卽分𠂢也。」

附注容庚《金文編》以為古文字「𠂢與永為一字」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二反切匹賣反頁碼927頁,第7行,第1

𠂢水之袤流別也。從反永。凡𠂢之屬,皆從𠂢。讀若蜀稗縣。

鍇注臣鍇曰:「永,長流;反則分派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一下反切匹卦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2277頁,第2許惟賢991頁,第1

𠂢水之衺流別也。

段注流別者,一水岐分之謂。《禹貢》曰:漾東流爲漢。沇東流爲泲。江東別爲沱。此言流別之始。《釋水》詳之。自河出爲灉,濟爲濋已下是也。流別則其勢必衺行。故曰衺流別。𠂢與《水部》派音義皆同。派葢後出耳。衺流別,則正流之長者較短而巠理同也。故其字从反永。

从反永。

段注匹卦切。十六部。

𠂢之屬皆𠂢。讀若稗縣。

段注《禾部》曰:琅邪有稗縣。今《地理志》作椑縣。誤也。小徐本作蜀稗縣。非。蜀衹有郫縣。音疲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𠂢與派實一字。(?)

𠂢、派實一字。

𠂢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754頁,第5字
2陳昌治本第963頁,第3字
3黃侃手批第726頁
4說文校箋第500頁,第4字
5說文考正第453頁,第4字
6說文今釋第1664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2817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5640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2426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300頁,第2字
11標注說文第481頁,第2字
12說文注箋第4013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11284頁【補遺】第17716頁
14通訓定聲第2118頁,第5字
15說文義證第995頁【崇文】第3977頁
16說文句讀第1629頁
17說文新證第809頁,第1字
18章授筆記第471頁,第3字
19古字詁林第九冊,第299頁,第1字
20古字釋要第1058頁,第1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