𣷍字详情

𭗱

𣷍

mēiㄇㄟ
氵部 共11画 左右结构 U+23DCD CJK 扩展B

氵部

11画

8

13画 (湄)

左右结构

INHG

ESBU

VXL

U 23DCD

𣷍字概述

𣷍〕字拼音是(mēi),部首是氵部,总笔画是11画

𣷍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氵、眉”或“氵、尸、目”。

𣷍〕字仓颉码是ESBU,五笔是INHG,郑码是VXL

𣷍〕字的UNICODE是U+23DCD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,10进制: 146893,UTF-32:00023DCD,UTF-8:F0 A3 B7 8D。

𣷍〕字异体字是

汉字解释

基本释义

𣷍

mēiㄇㄟ
疑同“”。中国人名用字。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“𣷍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上 部首:水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517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636頁,第9

標點整理本: 第583頁,第17

唐韻》:武悲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旻悲切,𡘋音眉。爾雅・釋水》:水草交爲湄。釋名》:湄,眉也,臨水如眉也。詩・秦風》:在水之湄。【傳】水隒也。正義》曰:隒是山岸,湄是水岸,故曰水隒。

亦與麋通。詩・小雅》:居河之麋。【箋】麋,本又作湄。

又,湖名。水經注》:淮水左迤爲湄湖。

又,《集韻》:乃管切,音煖 —— 與渜同,湯也。

集韻》或作𣽪、㵟、𤃰𤃱

注解

〔湄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

〔湄〕字拼音是méi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眉

〔湄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méi] ⑴ 河岸,水与草交接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