𤣲字详情

𭗱

𤣲

xìnㄒㄧㄣˋ
王部 共7画 左右结构 U+248F2 CJK 扩展B

王部

7画

3

11画 (珙)

左右结构

GNFH

MGNJ

CYED

U 248F2

𤣲字概述

𤣲〕字拼音是(xìn),部首是王部,总笔画是7画

𤣲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王、卂”或“、卂”。

𤣲〕字仓颉码是MGNJ,五笔是GNFH,郑码是CYED

𤣲〕字的UNICODE是U+248F2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,10进制: 149746,UTF-32:000248F2,UTF-8:F0 A4 A3 B2。

𤣲〕字异体字是𤣭

汉字解释

基本释义

𤣲

xìnㄒㄧㄣˋ
拼音xìn。玉名。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“𤣲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卷别 :正文・午集上 部首:玉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746頁,第5

同文書局本: 第730頁,第19

標點整理本: 第682頁,第13

唐韻》:拘竦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古勇切,𡘋音拱。說文》玉名也。玉篇》:大璧也。集韻》或作㺬,通作拱。老子《道德經》:雖有拱璧。

又,《廣韻》:九容切;《集韻》:居容切,𡘋音恭 —— 義同。左傳・襄三十一年》:竊其珙璧。徐邈讀。

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𡘋胡公切,音洪 —— 玉也。同「玒」。

又,《韻會》:人名。唐有王珙。

注解

〔珙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上,康熙部首是玉部

〔珙〕字拼音是gǒ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⺩、共

〔珙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gǒng] ⑴ 〔~桐〕落叶乔木,茎高二十米左右,亦称“空桐树”。⑵ 古代玉器,大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