像字详情

xiàngㄒㄧㄤˋ
亻部 共13画 左右结构 U+50CF CJK 基本汉字
一级汉字常用字通用字

亻部

13画

11

14画 (像)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WQJE 86 、 WQKE 98

ONAO

NRJG

27232

0288

4781

U 50CF

撇、竖、撇、横撇/横钩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撇、弯钩、撇、撇、撇、捺

像字概述

〔像〕字拼音是(xiàng),部首是亻部,总笔画是13画

〔像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亻、象”,五行属金。

〔像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人,从象,象亦声。本义是相貌相似。

〔像〕字仓颉码是ONAO,五笔是WQJE86,WQKE98,四角号码是27232,郑码是NRJG,中文电码是0288,区位码是4781

〔像〕字的UNICODE是U+50CF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0687,UTF-32:000050CF,UTF-8:E5 83 8F。

〔像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一级字表中,序号2961,属常用字

〔像〕字异体字是

汉字解释

xiàngㄒㄧㄤˋ

基本解释

相似。好~。相( xiāng )~。~生(a.仿天然产物制成的工艺品;b.中国宋、元两代以说唱为业的女艺人)。
比照人物做成的图形。画~。塑~。雕~。绣~。肖~。
比如,比方。~这样的事是值得注意的。

详细解释

动词
1.形声。从人,从象,象亦声。本义:相貌相似。
2.同本义。
resemble; be like; take after; similar; alike;
像,似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。段注:“然 韩非之前只有象字,无像字。 韩非以后小篆即作像。 许断不以象释似,复以象释像矣。系辞曰,爻也者,效此者也。象也者,像此者也。又曰,象也者,像也。…盖象为古文,圣人以像释之。虽他本像亦作象。然 郑康成、 王辅本非不可信也。凡形像、图像、想像字皆当从人,而学者多作象,象行而像废矣。”影之像形也。 —— 《荀子·富国》女必像汝,我心甚慰。 —— 林觉民《与妻书》以情乃一人之情,说张三要像 张三,难通融于 李四。 —— 清· 李渔《闲情偶寄》脸上处处像他哥哥,可是那种神气又不完全像他的哥哥。 —— 老舍《黑白李》
像形(与某事物形状相似);像似(好像);像形奇名(比拟其形状而讹易本名);像煞(活像,好像);像姑(男妓)
3.模拟。
imitate;
于是民人被发文身以像鳞虫。 —— 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
4.仿效。
follow the example of;
中立君树,前植群树,以像朝班。 —— 《辽史》行比伯夷,置以为像兮。 —— 《楚辞·九章》
5.依随,顺遂。
comply with;
像了他意,再无妒忌。 —— 《古今小说》
像心如意(顺心如意);像心称意(称心满意);像心适意(随心所欲);像心像意(顺遂心愿)
6.立像,或比照人物形象绘画或雕塑图像。
sculpture a statue or draw a portrait;
邑先大夫皆像于两傍。 —— 宋· 叶适文遂合塑工像之。 —— 《茶香室续钞》
名词
1.形象;容貌 。
appearance; looks;
像生儿(模样);像表(指人的容貌、恣态、风度);像赞(为人物画像或人的相貌所作的赞辞);像貌(长相,容貌姿态);像胎(像态。模样儿)
2.雕像。
statue;
有彭郎像。 —— 宋· 陆游《过小孤山大孤山》有小姑像想古宗庙,既无像主,又藏于寝,盖不禁人游观。 —— 清· 王夫之《读四书大全说》
像主(图绘或塑刻的神主像);像座;像塔(佛像与佛塔);像铭(石刻的画像铭文)
3.图像 。
portrait; picture;
像素;像点。
4.法式。
rule;
行比伯夷,置以为像兮。 —— 《楚辞》
5.照片 。
photograph;
像片(照片);像夹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中 部首:人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56頁,第18

同文書局本: 第116頁,第8

標點整理本: 第41頁,第2

唐韻》:徐兩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似兩切,𡘋音象 —— 形象也、肖似也。又,摹倣也。易・繫辭》:象也者,像此者也。荀子・議兵篇》:像上之意。通作象。

注解

〔像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中,康熙部首是人部

〔像〕字拼音是xià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亻、象

〔像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人,从象,象亦声。本义是相貌相似。

〔像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xiàng] ⑴ 相似⑵ 比照人物做成的图形⑶ 比如,比方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八上反切徐兩切頁碼265頁,第13

像象也。从人从象,象亦聲。讀若養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五反切似奬反頁碼682頁,第3行,第1

像象也。從人、象。讀若養字之養。

鍇注臣鍇按:《尚書》曰:「崇德象賢乃審厥。」象本皆作此。像字此象字,假借也。《楚辭》曰:「像設君室,靜閑安似而設之也。」又《韓子》曰:「象,南方之大獸,中國人不識,但見其畫。故言圖寫似之爲象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八上反切徐兩切古音第十部頁碼1498頁,第3許惟賢658頁,第2

像佀也。

段注各本作象也。今依《韵會》所據本正。象者,南越大獸之名。於義無取。雖《韓非》曰:人希見生象也。而案其圖以想其生。故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謂之象。然《韓非》以前或衹有象字。無像字。《韓非》以後小篆旣作像。則許𣃔不以象釋似。復以象釋像矣。《毄辭》曰:爻也者,效此者也。象也者,像此者也。又曰:象也者,像也。爻也者,效天下之動者也。葢象爲古文。聖人以像釋之。雖他本像亦作象。然鄭康成,王輔嗣本非不可信也。凡形像,圖像,想像字皆當从人。而學者多作象。象行而像廢矣。許書二曰象形。度許固必作像形。《招䰟》云:像設君室。

从人。象聲。

段注鉉本云从人,从象,象亦聲。此葢用《韓非》語竄改也。今依《韵會》所據小徐本。

讀若養字之養。

段注古音如此。故今云式㨾卽像之俗也。或又用樣爲之。今音徐兩切。十部。此篆原在後文僔篆下,倦篆上。今移廁此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原止作象。《易經》象、彖皆取大獸之名,似未見其物,故象取像以為義。

白话解释

像,形象相似。字形采用“人、象”会义,“象”也作声旁。读音像读“养”字。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。戰國文字作,由「人」、「象」二字構成。從人,示人之像貌。從象,聲符,注明音讀。篆文承之,所從象猶存象形。隸書承之篆文,隸變而拖曳其尾,漸失原形。楷書承自隸書,拖曳其尾而定體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
像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522頁,第6字
2陳昌治本第669頁,第9字
3黃侃手批第509頁
4說文校箋第341頁,第1字
5說文考正第321頁,第15字
6說文今釋第1162頁,第5字
7說文約注第1989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4100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1719頁,第3字
10說文標整第207頁,第18字
11標注說文第333頁,第16字
12說文注箋第2745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8203頁【補遺】第17230頁
14通訓定聲第3575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704頁【崇文】第2813頁
16說文句讀第1092頁
17章授筆記第337頁,第3字
18古字詁林第七冊,第420頁,第3字
19古字釋要第783頁,第11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