帽字详情

màoㄇㄠˋ
巾部 共12画 左右结构 U+5E3D CJK 基本汉字
一级汉字常用字通用字

巾部

12画

9

12画 (帽)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MHJH

LBABU

LIKL

46260

1604

3517

U 5E3D

竖、横折钩、竖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横

帽字概述

〔帽〕字拼音是(mào),部首是巾部,总笔画是12画

〔帽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巾、冒”,五行属水。

〔帽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巾,冒声。巾是丝织品,表示材料。字本作“月”,象帽形,又作“冒”。本义是帽子。

〔帽〕字仓颉码是LBABU,五笔是MHJH,四角号码是46260,郑码是LIKL,中文电码是1604,区位码是3517

〔帽〕字的UNICODE是U+5E3D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4125,UTF-32:00005E3D,UTF-8:E5 B8 BD。

〔帽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一级字表中,序号2649,属常用字

〔帽〕字异体字是𧛕

汉字解释

màoㄇㄠˋ

基本解释

盖头的东西。~子。草~。凉~。军~。礼~。
器物的顶罩或套儿。笔~儿。螺丝~儿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1.形声。从巾,冒声。巾是丝织品,表示材料。字本作“”,象帽形,又作“”。本义:帽子。
2.同本义。
hat;
少年见罗敷,脱帽著帩头。 —— 《乐府诗集·陌上桑》
帽凭(盈满的样子);帽正(帽子前缘正中的装饰,一般为珠或玉);帽襻儿(帽子上布制的扣纽带);礼帽(跟礼服相配的帽子);帽套(加于帽外的衣饰);帽钉(即铆钉。因其头形如帽,故名)
3.形状或作用像帽子或各种保护头部的物件。
helmet;
投笔掷帽丁丁然,磨墨隆隆然。 —— 《聊斋志异·口技》:注。此指笔套。
笔帽(套在笔头上保护笔的套儿);安全帽;螺钉帽
动词
戴帽 put on a cap 见人头未帽。——陆龟蒙《南泾渔夫》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寅集中 部首:巾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792頁,第8

同文書局本: 第333頁,第19

標點整理本: 第275頁,第12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莫報切,音𧛕釋名》:冒也。說文》本作曰。徐鉉曰:今作帽。帽名猶冠。義取蒙覆其首,本纚也。古者冠無帽,冠下有纚,以繒爲之。後人因之帽於冠,或裁纚爲帽。自乗輿宴居,下至庶人無爵者,皆服之。江左時,野人已著帽,人士亦往往而見,但無頂圈矣,後乃高其屋云。隋書・禮儀志》:帽,自天子下及庶人通冠之。以白紗者名高頂帽,又有繒皂雜紗爲之,高屋下裙,蓋無定準。唐書・車服志》:烏紗帽者,視事及燕見賔客之服也。

又,通作冒。史記・絳侯世家》:薄太后以冒絮提文帝。【註】應劭曰:陌額絮也。晉灼曰:《巴蜀異物志》謂,頭上巾爲冒絮。

注解

〔帽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中,康熙部首是巾部

〔帽〕字拼音是mào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巾、冒

〔帽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巾,冒声。巾是丝织品,表示材料。字本作“月”,象帽形,又作“冒”。本义是帽子。

〔帽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mào] ⑴ 盖头的东西⑵ 器物的顶罩或套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