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字详情
傳
傳字概述
〔傳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chuán、zhuàn),部首是亻部,总笔画是13画。
〔傳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亻、專”。
〔傳〕字仓颉码是OJII,五笔是WGJF,四角号码是25243,郑码是NFDS。
〔傳〕字的UNICODE是U+50B3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0659,UTF-32:000050B3,UTF-8:E5 82 B3。
〔傳〕字异体字是传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中 部首:人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52頁,第24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14頁,第23字
標點整理本: 第39頁,第12字
音《廣韻》:直攣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重緣切,𡘋音椽 —— 轉也。《左傳・莊九年》:公喪戎路,傳乗而歸。【註】「戎路,兵車;傳乗,乗他小車。【註】傳,直專反;又,丁戀反。
音又,《正韻》:授也、續也、布也。《周禮・夏官・訓方氏》:誦四方之傳道。【註】傳說往古之事也。讀平聲。
义又,《禮・曲禮》:七十曰老,而傳。【註】倦勤,傳家事于子也。
义又,《禮・內則》:父母、舅姑之衣、衾、簟、度㊟〔度當為席形誤〕、枕、几,不傳。【註】移也。
音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株戀切,專去聲 —— 傳舍。《釋名》:傳,轉也。人所止息,去者復來;轉,相傳無常主也。《史記・酈食其傳》〔註〕:高陽傳舍。
义又,《說文》:遽也,驛遞曰傳。《禮・玉藻》:士曰傳遽之臣。【註】驛傳車馬,所以供急遽之令,士賤而給役使,故自稱如此。又,古者以車駕馬,乗詣京師,謂之傳車。後又置驛騎,用單馬乗之,若今之遞馬。凡四馬高足爲置傳,四馬中足爲馳傳,四馬下足爲乗傳,一馬二馬爲軺傳。《漢律》:諸當乗傳及發駕置傳者,皆持尺五寸木傳信,封以御史大夫印章,其乗傳參封之。參,三也。有期會,絫封兩端,端各兩封,凡四封;乗、置、馳傳五封之,兩端各二,中央一;軺傳兩馬再封之,一馬一封,以馬駕軺車而乗傳,曰一封軺傳。
音又,關傳。《周禮・地官・司關》:凡所達貨賄,則以節傳出之。【註】張晏曰:信也,若今過所也。如淳曰:兩行書繒帛,分持其一,出入關,合之乃得過,謂之傳。師古曰:今或用棨刻木爲合符。《後漢・陳蕃傳》:投傳而去。【註】符也 —— 丁戀切。《釋名》:傳,轉也 —— 轉移所在,執以爲信也。
音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柱戀切,音瑑 —— 訓也。賢人之書曰傳。又,紀載事迹以傳於世亦曰傳,諸史列傳是也。《釋名》:傳,傳也,以傳示後人也。
义又,續也。《孟子》:傳食於諸侯。
音又,叶重倫切,音陳。《前漢・敘傳》:帝庸親親,厥國五分,德不堪寵,四支不傳。〇【按】諸字書,傳本有直攣、知戀、直戀三切;《廣韻》分析極細,《正韻》因之。然歷考經史註疏,驛傳之傳,平去二音可以互讀;至傳道、傳聞、傳授之傳,乃一定之平聲;紀載之傳,一定之去聲。此音之分動靜,不可易者也。《正字通》專闢動靜字音之說,每於此等處,爲渾同之說以亂之,此斷斷不可从者。又按,《廣韻》二仙,傳,直攣切,音椽;又,持戀、丁戀二切。三十三線,傳,直戀切,卽持戀切;知戀切,卽丁戀切。丁戀切蓋用交互門法,不如用音和知戀切爲安也。
卷目:考證・子集中 部首:人部
愛日堂藏本: 第52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39頁,第12字
《左傳・莊九年》傳乗而歸。註傳乗,乗他小車。
謹照原文省小字。
〔註〕傳,直專反。
謹照原書註改釋文。
《禮・內則》父母,舅姑之衣衾,簟度枕几不傳。
謹照原文簟度改簟席。
《周禮・地官・司關》凡所達貨賄,則以節傳出之。〔註〕張晏曰,信也,
謹按張晏曰云云乃漢書註,非周禮註。註字上增前漢文帝紀五字。
注解
〔傳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中,康熙部首是人部。
〔傳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chuán、zhuà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亻、專。
〔傳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chuán] ⑴ 轉( zhuǎn )授,遞⑵ 推廣,散佈㈡ [zhuàn] ⑴ 解說經義的文字⑵ 記載某人一生事蹟的文字⑶ 以演述歷史和人物故事爲中心的文學作品⑷ 古代設於驛站的房舍,亦指驛站上所備的馬車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直戀切頁碼第262頁,第31字續丁孫
傳
遽也。从人專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五反切纒專反頁碼第675頁,第7行,第2字述
遽也。從人專聲。
鍇注臣鍇按:古謂奉使傳驛車爲傳遽,故大夫稱傳遽之臣。《周禮》謂,道路有遽廬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直戀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1505頁,第1字許惟賢第660頁,第8字
遽也。
段注《辵部》曰:遽,傳也。與此爲互訓。此二篆之本義也。《周禮》行夫。掌邦國傳遽。注云:傳遽,若今時乗傳騎驛而使者也。《玉藻》。士曰傳遽之臣。注云:傳遽,以車馬給使者也。《左傳》、《國語》皆曰:以傳召伯宗。注皆云:傳,驛也。漢有置傳,馳傳,乗傳之不同。按傳者如今之驛馬。驛必有舍。故曰傳舍。又文書亦謂之傳。司關注云:傳如今移過所文書是也。引伸傳遽之義。則凡展轉引伸之偁皆曰傳。而傳注,流傳皆是也。後儒分別爲知戀、直戀、直攣三切。實一語之轉。
从人。專聲。
段注直戀切。十四部。按《廣韵》。傳注直戀切。郵馬知戀切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本為遽,引[申]為驛傳,又引申為傳舍,又引申為傳遞(書信),又引申為經傳。
遽也。引申為驛傳,再引申為傳舍,再引申為傳遞。
本訓遽,引申為驛傳,又引申為傳舍,又引申為傳遞。客栈=傳。
白话解释
传,以驿站转递文件。字形采用“人”作边旁,采用“專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甲骨文作,由「人」、「
」(專)二字構成。從人,示人所使用之器物。從專,聲符,注明音讀。甲文所從「專」,下體從「又」,金文承之,亦從又。戰國文字二例,前例承之甲骨、金文,下體亦從又,後者從寸,又、寸義同。篆文、隸書、楷書承之,下體從寸而定體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傳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517頁,第1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662頁,第1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504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335頁,第9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317頁,第17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148頁,第2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1960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4054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1696頁,第3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205頁,第8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329頁,第7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2705頁,第3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8113頁【補遺】第17213頁【補編】第14898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3030頁,第5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696頁【崇文】第2781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077頁 |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339頁,第1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七冊,第373頁,第2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776頁,第1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