吐字详情
吐
吐字概述
〔吐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tǔ、tù),部首是口部,总笔画是6画。
〔吐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口、土”,五行属土。
〔吐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口,土声。本义是东西从口腔中涌出。
〔吐〕字仓颉码是RG,五笔是KFG,四角号码是64010,郑码是JBVV,中文电码是0685,区位码是4534。
〔吐〕字的UNICODE是U+5410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1520,UTF-32:00005410,UTF-8:E5 90 90。
〔吐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0421,属常用字。
〔吐〕字反义词是吃、吞、咽、纳,异体字是唋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上 部首:口部
武英殿刻本: 第409頁,第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76頁,第3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04頁,第2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正韻》:他魯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統五切,𡘋音土。《說文》:寫也。《玉篇》:口吐也。《詩・大雅》:柔則茹之,剛則吐之。《左傳・僖六年》:若晉取虞,而明德以薦馨香,神其吐之乎。《史記・魯世家》:周公一飯三吐哺。
音又,《增韻》:出也、舒也。《前漢・劉向傳》:發明詔,吐德音。《唐書・房琯傳》:辭吐華暢。
义又,姓。《正字通》:隋將軍吐萬緒。又,複姓,後魏有吐奚、吐難、吐萬氏。
音又,《廣韻》:湯故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土故切,𡘋音兔。《廣韻》:歐也。
注解
〔吐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。
〔吐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tǔ、tù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口、土。
〔吐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口,土声。本义是东西从口腔中涌出。
〔吐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tǔ] ⑴ 使东西从口里出来⑵ 放出,露出⑶ 说出㈡ [tù] ⑴ 内脏里的东西从口里涌出⑵ 把吞没的东西退出来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上反切他魯切頁碼第43頁,第3字續丁孫
吐
寫也。从口土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三反切他魯反頁碼第129頁,第6行,第2字述
瀉也。從口土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上反切他魯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233頁,第5字許惟賢第103頁,第9字
寫也。从口。土聲。
段注他魯切。五部。
白话解释
吐,吐泻。字形采用“口”作边旁,“土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從篆文到楷書,吐字字形都是從口、土聲。口是嘴巴,是吐納的器官;土聲,表音讀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吐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79頁,第15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121頁,第10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106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56頁,第17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50頁,第5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75頁,第2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324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809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270頁,第2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32頁,第23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56頁,第3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443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2199頁【補遺】第16314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1635頁,第1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129頁【崇文】第513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65頁 |
| 17 | 古字詁林 | 第二冊,第110頁,第3字 |
| 18 | 古字釋要 | 第140頁,第5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