咳字详情
咳
咳字概述
〔咳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ké、hāi),部首是口部,总笔画是9画。
〔咳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口、亥”,五行属木。
〔咳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口,亥( hāi )声,①( hāi )。本义是小儿笑。《史记·扁鹊传》:“曾不以告咳婴之儿。”(咳婴:刚会笑的婴儿。
〔咳〕字仓颉码是RYVO,五笔是KYNW,四角号码是60082,郑码是JSZO,中文电码是0750,区位码是3140。
〔咳〕字的UNICODE是U+54B3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1683,UTF-32:000054B3,UTF-8:E5 92 B3。
〔咳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1513,属常用字。
〔咳〕字异体字是孩、欬、𠹛、𠺡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上 部首:口部
武英殿刻本: 第433頁,第1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87頁,第10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14頁,第20字
音《唐韻》:戸來切;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:何開切,𡘋音頦。《說文》:小兒笑也。《史記・扁鵲傳》:曾不可以吿咳嬰之兒終日。【註】咳嬰,言嬰兒初知笑者。
义又,《禮・內則》:父執子之右手,咳而名之。【疏】謂以一手執子右手,一手承子之咳而名之。《集韻》或作㜾、𠹛。
音又,《集韻》:柯開切,音該。《史記・倉公傳》:受其脈書上下經,五色診奇咳。【註】奇咳,言奇祕非常術也。【釋文】奇音羈,咳音該。〇【按】《前漢・藝文志》有五音奇胲用兵二十六卷,淮南子兵略訓𠛬德奇賌之數,《廣韻》作奇侅,亦作奇賅。咳、胲、賌、侅、賅五字皆通。
义又,與該同。《晏子・外篇》:頸尾咳於天地,然而漻漻不知六翮之所在。
音又,《玉篇》:苦代切,音慨。《禮・內則》:不敢噦、噫、嚔、咳。【釋文】咳,苦愛反。《莊子・漁父篇》:幸聞咳唾之音。《前漢・宣元六王傳》:大王誠賜咳唾。《正韻》:謦欬,亦作咳。
卷目:考證・丑集上 部首:口部
愛日堂藏本: 第93頁,第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41頁,第12字
《史記・扁鵲傳》曾不可以告咳嬰之兒終日。
謹按終日二字屬下文,扁鵲仰天嘆曰爲義不連上句,謹省去。
《史記・倉公傳》受其脈書上下經,五色診奇咳。
謹按原文奇咳術三字連讀,術字不可省,謹於咳下增術字。
《釋文》奇音羈,咳音該。
謹照原書釋文改集解。
注解
〔咳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。
〔咳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ké、hāi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口、亥。
〔咳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口,亥( hāi )声,①( hāi )。本义是小儿笑。《史记·扁鹊传》:“曾不以告咳婴之儿。”(咳婴:刚会笑的婴儿。
〔咳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ké] ⑴ 〔~嗽〕呼吸器官受刺激而引起一种反射作用。把吸入的气急急呼出,同时发声,能清除呼吸道中的异物或痰,亦是某些病的症状。㈡ [hāi] ⑴ 叹息⑵ 叹词,表示惋惜或后悔:又表示招呼人,提醒人注意:~!我昨天没去医院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上反切戶來切頁碼第40頁,第19字續丁孫
咳
小兒笑也。从口亥聲。
孩
古文咳从子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三反切侯猜反頁碼第123頁,第7行,第1字述
小兒笑也。從口亥聲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123頁,第7行,第2字述
古文咳,從子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上反切戸來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217頁,第3字許惟賢第96頁,第2字
小兒𥬇也。
段注《內則》云:孩而名之。爲作小兒𥬇而名之也。
从口。亥聲。
段注戶來切。一部。
古文咳。从子。
段注《內則》、《孟子》皆作此字。按《亥部》有古文亥。則右當作古文亥。而亦从亥者,亥亦古文也。於史趙之言知之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本謂小兒笑,引申則小兒亦稱「咳子」矣(亦作孩)。
白话解释
咳,小孩咯咯笑。字形采用“口”作边旁,“亥”作声旁。“孩”,这是古文中“咳”的写法,采用“子”作边旁。
咳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74頁,第2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113頁,第5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100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52頁,第15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45頁,第14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59頁,第2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297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741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244頁,第1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30頁,第10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51頁,第5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409頁,第2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2097頁【補遺】第16296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776頁,第3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121頁【崇文】第481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53頁 |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62頁,第6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二冊,第10頁,第3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124頁,第7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