埅字详情

𭗱

ㄉㄧˋfángㄈㄤˊ
土部 共9画 上下结构 U+57C5 CJK 基本汉字

土部

9画

7

10画 (埅)

上下结构

BYFF

NSG

YSB

70104

U 57C5

横折折折钩/横撇弯钩、竖、点、横、横折钩、撇、横、竖、横

埅字概述

〔埅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dì、fáng),部首是土部,总笔画是9画

〔埅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防、土”。

〔埅〕字仓颉码是NSG,五笔是BYFF,四角号码是70104,郑码是YSB

〔埅〕字的UNICODE是U+57C5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2469,UTF-32:000057C5,UTF-8:E5 9F 85。

〔埅〕字异体字是𨹛

汉字解释

1ㄉㄧˋ

基本解释

古同“”:“天告灾时,~生反物。”

2fángㄈㄤˊ

基本解释

古同“”,堤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中 部首:土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534頁,第18

同文書局本: 第229頁,第21

標點整理本: 第161頁,第21

集韻》同「防」。呂氏春秋》:季春之月,命有司修利隄埅。一作防。

又,《字彙補》:古文地字。亢倉子・臣道篇》:埅生反物。又,〈全道篇〉:靖者,道之埅。

注解

〔埅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中,康熙部首是土部

〔埅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dì、fáng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防、土

〔埅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dì] ⑴ 古同“地”:“天告灾时,~生反物。” [fáng] ⑴ 古同“防”,堤。

说文解字

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“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四下反切符方切頁碼480頁,第22

防隄也。从𨸏方聲。

𨹛

異體

𨹛防或从土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八反切浮長反頁碼1121頁,第1行,第2

𨹛隄也。從𨸏方聲。

鍇注臣鍇按:《春秋左氏傳》「塹防門而守之。」

反切………頁碼1121頁,第2行,第1

防或從土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四下反切符方切古音第十部頁碼2932頁,第3許惟賢1275頁,第2

𨹛隄也。

段注《周禮・稻人》曰:以防止水。注云:偃豬者,畜流水之陂也。防者,豬旁隄也。引申爲凡備禦之偁。《禮記》鄭《目錄》云:名曰《坊記》者,以其記六藝之義。所以坊人之失者也。防之俗作坊。

𨸏。方聲。

段注符方切。十部。

防或从土。

段注俗字所由作坊也。俗又以坊爲邑里之名。

白话解释

防,隄墙。字形采用“左耳旁”(阜),“方”是声旁。埅,有的“防”字采用“土”作边旁,写作“埅”。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篆文從阜、方聲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《說文》:「防,堤也。」或體增從土。段注:「防者,豬旁隄也。引申為凡備禦之偁。防之俗作坊。」隸、楷以後字形均承篆文不變。

防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952頁,第7字
2陳昌治本第1229頁,第6字
3黃侃手批第912頁
4說文校箋第642頁,第5字
5說文考正第571頁,第17字
6說文今釋第2129頁,第5字
7說文約注第3551頁,第3字
8說文探原第7130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3035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381頁,第7字
11標注說文第617頁,第6字
12說文注箋第5088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13965頁【補遺】第18094頁
14通訓定聲第3669頁,第3字
15說文義證第1273頁【崇文】第5089頁
16說文句讀第2103頁
17章授筆記第599頁,第4字
18古字詁林第十冊,第817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1319頁,第2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