愛字详情
愛
愛字概述
〔愛〕字拼音是(ài),部首是爫部,总笔画是13画。
〔愛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爫、冖、𢖻”。
〔愛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从心,旡( jì )聲。本义是親愛;喜愛。
〔愛〕字仓颉码是BBPE,五笔是EPNT,四角号码是20407,郑码是PVWR。
〔愛〕字的UNICODE是U+611B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4859,UTF-32:0000611B,UTF-8:E6 84 9B。
〔愛〕字异体字是㤅、爱、𢖻、𢙴、𢛭、𢜤、𢟪、𤔠、𤔤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卯集上 部首:心部
武英殿刻本: 第944頁,第8字
同文書局本: 第395頁,第13字
標點整理本: 第340頁,第11字
音《唐韻》:烏代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於代切;《正韻》:於蓋切 —— 𡘋同「㤅」,仁之發也。从心,旡聲。又,親也、恩也、惠也、憐也、寵也、好樂也、吝惜也、慕也、隱也。
义又,《孝經・諫諍章》〔疏〕:愛者,奉上之通稱。
义又,《諡法》:嗇於賜與曰愛。
义又,姓。宋刺史愛申。
音又,叶烏胃切,音穢。《詩・小雅》:心乎愛矣,遐不謂矣。《楚辭・九章》:世溷濁莫吾知,人心不可謂兮。知死不可讓,願勿愛兮。袁宏〈名臣贊〉:滄海橫流,玉石同碎;達人兼善,廢已存愛。謝瞻〈答靈運〉詩:尋塗塗既睽,卽理理已對;絲路有恆悲,矧乃所在愛。
义小篆作㤅。
注解
〔愛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上,康熙部首是心部。
〔愛〕字拼音是ài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、𢖻。
〔愛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从心,旡( jì )聲。本义是親愛;喜愛。
〔愛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ài] ⑴ 對人或事有深摯的感情⑵ 喜好( hào )⑶ 容易⑷ 重視而加以保護⑸ 吝惜:“百姓皆以王為~也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五下反切烏代切頁碼第173頁,第21字續丁孫
𢜤
異體𢙴、愛
行皃。从夊㤅聲。
附注又《心部》:「㤅,惠也。从心,旡聲。」高翔麟字通:「徐鍇曰:『古以㤅為慈愛,故以此為行皃。』今通用愛字為慈愛意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反切晏再反頁碼第431頁,第2行,第1字述
行皃也。從夊㤅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古以㤅爲慈愛,故以此爲行皃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五下反切烏代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929頁,第2字許惟賢第410頁,第7字
行皃也。
段注《心部》曰:,惠也。今字假𢜤爲而廢矣。𢜤,行皃也。故从夊。
从夊。𢜤聲。
段注烏代切。古音在十五部。
白话解释
爱,行走的样子。字形采用“心”作边旁,采用“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愛,金文、戰國文字、篆文作㤅者,乃愛的本字,從心、旡聲,以表示愛惠的意思,《說文》古文字形作?,易為既聲。戰國文字、篆文另有?(愛)字,從夊、㤅聲,本義是表示走路時的樣子;由於字形被愛惠的㤅所襲取,本義已經隱沒。戰國文字已或用?(愛)表示愛惠,隸書、楷書因之。經隸變之後,楷定作愛。字形從心,以心表示與心境相關;㤅聲,表示音讀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楷定作愛,規範字作「爱」。
愛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344頁,第9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443頁,第6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347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219頁,第3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215頁,第6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756頁,第3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1323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2929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1107頁,第3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136頁,第7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218頁,第1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1740頁,第2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5612頁【補遺】第16830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2281頁,第1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453頁【崇文】第1809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680頁 |
| 17 | 古字詁林 | 第五冊,第657頁,第1字 |
| 18 | 古字釋要 | 第547頁,第2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