抵字详情
抵
抵字概述
〔抵〕字拼音是(dǐ),部首是扌部,总笔画是8画。
〔抵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扌、氐”,五行属火。
〔抵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手,氐( dǐ )声。本义是挤,推。
〔抵〕字仓颉码是QHPM QHVI,五笔是RQAY,四角号码是52040,郑码是DRS,中文电码是2107,区位码是2154。
〔抵〕字的UNICODE是U+62B5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5269,UTF-32:000062B5,UTF-8:E6 8A B5。
〔抵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0975,属常用字。
〔抵〕字异体字是扺、拞、掋、氐、牴、觝、𠥯、𠨿、𢪔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卯集中 部首:手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014頁,第4字
同文書局本: 第423頁,第12字
標點整理本: 第370頁,第10字
音《唐韻》:都禮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典禮切,𡘋音邸。《說文》:擠也。
义又,觸也。《前漢・禮樂志》:習俗薄惡,民人抵冒。【註】抵,忤也、冒犯也。
义又,當也。《史記・高祖紀》:傷人及盜抵罪。【註】謂使各當其罪。《前漢・武帝紀》:元封三年,作角抵戲。【註】兩兩相當,角力角技藝射御,故名角抵。又,與觝通。〈張騫傳〉:又作角氐。
义又,至也。《前漢・杜延年傳》:或抵其罪法。【註】特致之於罪法。又,《禮・樂志》:草木零落,抵冬降霜。
义又,歸也。《前漢・項籍傳》:抵櫟陽史司馬欣。【註】相歸抵也。亦通作邸。
义又,拒也。《前漢・梁平王傳》:抵讕置辭。又,〈田延年傳〉:延年抵曰:無有是事。【註】抵,拒諱也。
义又,擲也。《後漢・禰衡傳》:劉表嘗與諸文人共草章奏,衡見之,毀以抵地。
义又,大抵,猶言大凡。《史記・酷吏傳》:大抵盡詆以不道。《漢書》作大氐。【註】大歸也。
音又,《集韻》或作掋。
音又,直皆切,音㜨 —— 亦擠也。
音又,《韻會》:掌氏切;《正韻》:諸氏切,𡘋音紙 —— 同「扺」,擊也。《戰國策》:蘇秦見說趙王於華屋之下,抵掌而談。《前漢・朱博傳》:奮髥抵几。詳扺字註。
注解
〔抵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中,康熙部首是手部。
〔抵〕字拼音是dǐ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扌、氐。
〔抵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手,氐( dǐ )声。本义是挤,推。
〔抵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dǐ] ⑴ 挡,拒,用力对撑着⑵ 顶撞,冲突,矛盾⑶ 代替,相当,顶替⑷ 到达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丁禮切頁碼第401頁,第9字續丁孫
抵
異體𢪔、拞
擠也。从手氐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三反切的米反頁碼第974頁,第7行,第3字述
擠也。從手氐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丁禮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383頁,第3字許惟賢第1035頁,第6字
擠也。
段注排而相歫也。
从手。氐聲。
段注丁禮切。十五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抵當之抵當作𢴧,當也,齒音變舌頭音,則與抵同。
白话解释
抵,相排挤、相对抗。字形采用“手”作边旁,采用“氐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,從手、氐聲。篆文、楷書同。字從「手」為義符,表示是手部的動作;從「氐」為聲符,應有兼義的功能,據《說文》,「氐」字的本義是「至也」,就是物品推到底叫「氐」,與「抵」義密切相關,「抵」從「氐」聲可以看成具有兼義功能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
抵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791頁,第7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1009頁,第4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760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526頁,第5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474頁,第7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741頁,第5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2941頁,第1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5884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2530頁,第2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314頁,第24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503頁,第14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4179頁,第3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11744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2309頁,第2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1043頁【崇文】第4169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713頁 |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491頁,第5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九冊,第619頁,第4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1108頁,第4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