淄字详情

氵部 共11画 左右结构 U+6DC4 CJK 基本汉字
二级汉字通用字

氵部

11画

8

12画 (淄)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IVLG

EVVW

VZKI

32163

3245

5545

U 6DC4

点、点、提、撇点、撇点、撇点、竖、横折、横、竖、横

淄字概述

〔淄〕字拼音是(zī),部首是氵部,总笔画是11画

〔淄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氵、𱰭”或“氵、甾”,五行属水。

〔淄〕字仓颉码是EVVW,五笔是IVLG,四角号码是32163,郑码是VZKI,中文电码是3245,区位码是5545

〔淄〕字的UNICODE是U+6DC4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8100,UTF-32:00006DC4,UTF-8:E6 B7 84。

〔淄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二级字表中,序号4982

〔淄〕字异体字是𣻲

汉字解释

基本解释

〔~河〕水名,在中国山东省。
古同“”,黑色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1.中国水名。
Zi River;
2.今山东省内的淄河。源出莱芜县东北,流经临淄市东,过广饶县境,汇合小清河入海。
3.山东省新泰县的羊流河。
4.中国古州名 Zi prefecture。隋置,治所在今山东省淄博市。
5.〈形〉 黑色。通“”。
black;
不曰白乎?涅尔不淄。 —— 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化白于泥淄。 —— 《太玄·更》在涅贵不淄。 —— 崔瑗《座右铭》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上 部首:水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500頁,第13

同文書局本: 第629頁,第4

標點整理本: 第576頁,第13

廣韻》:側持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莊持切,𡘋音菑 —— 水名。水經》:淄水,出泰山萊蕪縣原山。

又,州名。廣韻》:春秋時屬齊,漢爲濟南郡,宋文帝改淸和郡,隋置淄州 —— 因水以名焉。

又,縣名。廣輿記》:淄川,屬濟寧府。臨淄,屬靑州。

又,通作菑。周禮・夏官・職方氏》:幽州,其浸菑。

又,黑色曰淄。後漢・皇后紀》:恩隆好合,遂忘淄蠹。集韻》:俗作𣻲,非。

卷目:考證・巳集上 部首:水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370頁,第2

同文書局本: 第1655頁,第15

通作菑。《周禮・夏官・職方氏》幽州,其浸菑。

謹照原文菑下增時字。

注解

〔淄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

〔淄〕字拼音是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甾

〔淄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zī] ⑴ 〔~河〕水名,在中国山东省。⑵ 古同“缁”,黑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