筡字详情

𭗱

ㄊㄨˊ
⺮部 共13画 上下结构 U+7B61 CJK 基本汉字

Warning: Undefined array key "⺮部" in /www/wwwroot/www.cztjy.cn/zidian/item.php on line 191
.html title=部首⺮的汉字>⺮部

13画

7

13画 (筡)

上下结构

TWTU 86 、 TWGS 98

HOMD

MOMF

88904

U 7B61

撇、横、点、撇、横、点、撇、捺、横、横、竖钩、撇、点

筡字概述

〔筡〕字拼音是(tú),部首是⺮部,总笔画是13画

〔筡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𥫗、余”。

〔筡〕字仓颉码是HOMD,五笔是TWTU86,TWGS98,四角号码是88904,郑码是MOMF

〔筡〕字的UNICODE是U+7B61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1585,UTF-32:00007B61,UTF-8:E7 AD A1。

〔筡〕字异体字是𥱻

汉字解释

ㄊㄨˊ

基本解释

剖析竹篾。
竹篾。
古书上说的一种中空的竹子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上 部首:竹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113頁,第14

同文書局本: 第884頁,第26

標點整理本: 第844頁,第26

廣韻》、《集韻𡘋同都切,音徒 —— 簢筡,竹類。爾雅・釋草》:簢筡中。【註】言其中空。

又,《集韻》:陳如切,音除 —— 義同。

又,《說文》:折竹笢也。揚子《方言》:折竹謂之筡。

又,《廣韻》:丑居切;《集韻》:抽居切,𡘋音摴 —— 草名。又,竹蔑名。

又,《集韻》:商居切,音書 —— 䈲筡,竹筐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丑戾切,義同。一曰竹裹爲筡。

或作𥱻

注解

〔筡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上,康熙部首是竹部

〔筡〕字拼音是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𥫗、余

〔筡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tú] ⑴ 剖析竹篾。⑵ 竹篾。⑶ 古书上说的一种中空的竹子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五上反切同都切頁碼142頁,第8

筡析竹笢也。从竹余聲。讀若絮。

附注戚學標補考;「折當作析。《方言》:『筡,析也。析竹謂之筡。』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九反切田吾反頁碼362頁,第7行,第1

筡折竹笢也。從竹余聲。讀若絮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五上反切同都切古音第五部頁碼756頁,第4許惟賢337頁,第7

筡析竹笢也。

段注析各本譌折。今正。《方言》。筡,析也。析竹謂之筡。郭云:今江東呼蔑竹裏爲筡。亦名筡之也。按此注謂巳析之蔑爲筡。人析之亦偁筡之。本無誤字。戴氏疏證改筡之二字爲笢字。非也。《爾雅》。簢,筡中。葢此義之引伸。肉薄好大者謂之筡中。如析去靑皮而薄也。醫方竹筎音如。卽此字。《別錄》从竹。俗从艸。

从竹。余聲。讀若䋈。

段注䋈宋刻作絮。小徐同。同都切。五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筡=今筎字。笢,今篾字。

竹筎之笤正當作筡,(筡,析竹笢也;笢,竹膚也。)

筡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280頁,第14字
2陳昌治本第375頁,第2字
3黃侃手批第290頁
4說文校箋第187頁,第2字
5說文考正第175頁,第13字
6說文今釋第630頁,第4字
7說文約注第1109頁,第3字
8說文探原第2562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922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112頁,第13字
11標注說文第183頁,第13字
12說文注箋第1450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4800頁【補遺】第16706頁
14通訓定聲第1768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376頁【崇文】第1501頁
16說文句讀第560頁
17章授筆記第193頁,第6字
18古字詁林第四冊,第635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458頁,第6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