箭字详情
箭
箭字概述
〔箭〕字拼音是(jiàn),部首是⺮部,总笔画是15画。
〔箭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𥫗、前”,五行属木。
〔箭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竹,前声。本义是竹名。箭竹。
〔箭〕字仓颉码是HTBN,五笔是TUEJ,四角号码是88221,郑码是MUQK,中文电码是4628,区位码是2893。
〔箭〕字的UNICODE是U+7BAD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1661,UTF-32:00007BAD,UTF-8:E7 AE AD。
〔箭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3267,属常用字。
〔箭〕字异体字是翦、𥮙、𥰸、𥲫、𥳭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上 部首:竹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125頁,第8字
同文書局本: 第889頁,第34字
標點整理本: 第849頁,第32字
音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子賤切,音餞。《說文》:矢也。揚子《方言》:自周而東曰矢,江淮曰簇,關西曰箭。《釋名》:箭,進也。
义又,竹之小者曰箭。《周禮・夏官》:東南曰揚州,其利金、錫、竹箭。【註】箭,篠也。《史記・夏本紀》:震澤致定,竹箭既布。《竹譜》:箭竹,高者不過一丈,節閒三尺,堅勁,中矢;江南諸山皆有之,會稽所生最精好。
义又,漏箭。《周禮・挈壷氏》〔註〕:主定漏刻,先王分十二時於一晝一夜,閒以漏箭,準十二時爲百刻,分晝夜而定長短,故立此官掌之。
义又,博箸也。《博雅》:博箸謂之箭。
义又,《華山記》:箭括峰上有穴,裁見天日,攀緣自穴中而上,有至絕頂者。
义又,赤箭,藥名。韓愈〈進學解〉:赤箭靑芝。
义又,《廣東新語》:箭豬卽封豕,初本泡魚,化爲豕;毫在項脊閒,尺許如箸,白本黑端,人逐之則激毫以射。
义《集韻》或作翦、𥰸。
卷目:考證・未集上 部首:竹部
愛日堂藏本: 第501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61頁,第31字
《揚子・方言》自周而東曰矢,江淮曰簇,關西曰箭。
謹据原文自周而東改自關而東。又据詩疏引方言及聚珍板校本,簇改𨩀。
注解
〔箭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上,康熙部首是竹部。
〔箭〕字拼音是jià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𥫗、前。
〔箭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竹,前声。本义是竹名。箭竹。
〔箭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iàn] ⑴ 用弓发射到远处的兵器⑵ 箭能射到的距离⑶ 形容急切、迅速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五上反切子賤切頁碼第141頁,第2字續丁孫
𥳭
異體箭
矢也。从竹𣦃聲。
附注段玉裁依《藝文類聚》引《說文》改作「矢竹也」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九反切子眷反頁碼第361頁,第7行,第1字述
矢也。從竹前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《爾雅》有會稽之竹箭,即今箭幹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五上反切子賤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第753頁,第2字許惟賢第336頁,第2字
矢竹也。
段注各本無竹。依《藝文類聚》補。矢竹者可以爲矢之竹也。《周禮》及《釋地》注皆曰:箭,篠也。《方言》。箭,自關而東謂之矢。江淮之閒謂之鍭。關西曰箭。郭云:箭者,竹名。因以爲號。按今天下語言皆謂矢爲箭。
从竹。前聲。
段注子賤切。古音在十一部。《周禮》故書箭爲晉。杜云:晉當爲箭。按《吳越春秋》。晉竹十廋。晉竹卽箭竹。假借字也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本竹也。因可作箭,故引申為弓箭。
本為竹名,因可製矢,故引申為弓箭。
白话解释
箭,箭矢。字形采用“竹”作边旁,“前”是声旁。
字形解说
金文上「竹」下「歬(ㄑㄧㄢˊ qián)」。篆文從竹、前聲。從「竹」,指材質;「前」表示音讀。楷書從篆文來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箭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280頁,第1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373頁,第2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290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186頁,第2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175頁,第2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628頁,第2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1104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2554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918頁,第2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112頁,第2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183頁,第2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1444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4787頁【補遺】第16703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3059頁,第2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375頁【崇文】第1497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558頁 |
| 17 | 說文新證 | 第371頁,第2字 |
| 18 | 章授筆記 | 第193頁,第2字 |
| 19 | 古字詁林 | 第四冊,第628頁,第1字 |
| 20 | 古字釋要 | 第457頁,第3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