簞字详情

dānㄉㄢ
⺮部 共18画 上下结构 U+7C1E CJK 基本汉字

Warning: Undefined array key "⺮部" in /www/wwwroot/www.cztjy.cn/zidian/item.php on line 191
.html title=部首⺮的汉字>⺮部

18画

12

18画 (簞)

上下结构

TKKF

HRRJ

MJKE

88506

U 7C1E

撇、横、点、撇、横、点、竖、横折、横、竖、横折、横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横、竖

簞字概述

〔簞〕字拼音是(dān),部首是⺮部,总笔画是18画

〔簞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𥫗、單”。

〔簞〕字仓颉码是HRRJ,五笔是TKKF,四角号码是88506,郑码是MJKE

〔簞〕字的UNICODE是U+7C1E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1774,UTF-32:00007C1E,UTF-8:E7 B0 9E。

〔簞〕字异体字是

汉字解释

dānㄉㄢ

基本解释

见“”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上 部首:竹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145頁,第14

同文書局本: 第899頁,第1

標點整理本: 第859頁,第14

廣韻》:都寒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多寒切;《正韻》:多艱切,𡘋音單。說文》:笥也。漢律令》:簞,小筐也。篇海》:竹葦器。鄭康成曰:盛飯者,圓曰簞,方曰笥。儀禮・士冠禮》:櫛實于簞。論語》:一簞食。【註】簞,笥也。廣韻》:簞、笥,小篋。

又,竹名。嵆含《草木狀》:簞竹葉疎而大,一節相去五、六尺。

又,瓢亦曰簞。揚子《方言》:瓥,陳、楚、宋、魏之閒或謂之簞,或謂之𣟵,或謂之瓢。

注解

〔簞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上,康熙部首是竹部

〔簞〕字拼音是dā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𥫗、單

〔簞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dān] ⑴ 见“箪”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五上反切都寒切頁碼143頁,第19

簞笥也。从竹單聲。漢津令:簞,小筐也。《傳》曰:「簞食壺漿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九反切得干反頁碼367頁,第4行,第3

簞笥也。從竹單聲。《漢律令》:「簞,小筐也。」《傳》曰:「簞食壺漿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五上反切都寒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768頁,第3許惟賢342頁,第8

簞笥也。

段注《論語》孔注同。皇侃曰:以竹爲之。如箱篋之屬。《左傳》。夫差以一簞珠問趙孟。葢亦簞之小者也。

从竹。單聲。

段注都寒切。十四部。

《漢律》令。簞,小匡也。

段注匡俗作筐。《匚部》曰:匡,飯器,筥也。按筥者,𥳓也。容五𦫵。《漢律》令之簞,謂匡之小者也。與經傳所云簞謂笥者異。葢匡簞皆可盛飯。而匡筥無葢。簞笥有葢。如今之箱盒。其制不同。故小匡爲別一義。

傳曰:簞食壷槳。

段注《孟子》及他儒家書皆有此言。故約之以傳曰也。此證前一義。

簞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283頁,第14字
2陳昌治本第379頁,第8字
3黃侃手批第293頁
4說文校箋第189頁,第4字
5說文考正第177頁,第13字
6說文今釋第638頁,第4字
7說文約注第1127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2592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934頁,第4字
10說文標整第114頁,第5字
11標注說文第186頁,第8字
12說文注箋第1475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4848頁【補遺】第16713頁
14通訓定聲第2963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383頁【崇文】第1529頁
16說文句讀第569頁
17古字詁林第四冊,第654頁,第2字
18古字釋要第462頁,第11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