絳字详情

jiàngㄐㄧㄤˋ
糹部 共12画 左右结构 U+7D73 CJK 基本汉字

糹部

12画

6

12画 (絳)

左右结构

XTAH 86 、 XTGH 98

VFHEQ

ZRMB

27954

U 7D73

撇折、撇折、点、点、点、点、撇、横撇/横钩、捺、横、撇折、竖

絳字概述

〔絳〕字拼音是(jiàng),部首是糹部,总笔画是12画

〔絳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糸、夅”或“糹、夅”。

〔絳〕字仓颉码是VFHEQ,五笔是XTAH86,XTGH98,四角号码是27954,郑码是ZRMB

〔絳〕字的UNICODE是U+7D73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2115,UTF-32:00007D73,UTF-8:E7 B5 B3。

〔絳〕字异体字是

汉字解释

jiàngㄐㄧㄤˋ

基本解释

见“”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中 部首:糸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210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924頁,第4

標點整理本: 第886頁,第7

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古巷切,音降。說文》:大赤也。釋名》:絳,工也 —— 染之難得色,以得色爲工也。急就篇》〔註〕:絳,古謂之纁。左思〈吳都賦〉:綸組紫絳。【註】絳,絳草也,出臨賀郡,可以染。

又,地名。左傳・莊二十六年》:士蔿城絳。【註】絳,晉所都也,今平陽絳邑縣。

又,水名。史記・魏世家》:絳水,可以灌平陽。【註】絳水,源出絳山。

注解

〔絳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糸部

〔絳〕字拼音是jià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糹、夅

〔絳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jiàng] ⑴ 见“绛”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古巷切頁碼434頁,第25

絳大赤繒也。从糸夅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五反切古巷切頁碼1031頁,第6行,第1

絳大赤也。從糸夅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古巷切古音第九部頁碼2597頁,第4許惟賢1130頁,第8

絳大赤也。

段注大赤者,今俗所謂大紅也。上文純赤者,今俗所謂朱紅也。朱紅淡,大紅濃。大紅如日出之色。朱紅如日中之色。日中貴於日出。故天子朱市。諸侯赤市。赤卽絳也。

从糸。夅聲。

段注古巷切。九部。

白话解释

绛,大红色。字形采用“糸”作边旁,采用“夅”作声旁。

絳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858頁,第13字
2陳昌治本第1102頁,第7字
3黃侃手批第822頁
4說文校箋第574頁,第4字
5說文考正第515頁,第14字
6說文今釋第1901頁,第3字
7說文約注第3196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6391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2743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342頁,第17字
11標注說文第550頁,第16字
12說文注箋第4533頁,第3字
13說文詁林第12657頁【補遺】第17906頁
14通訓定聲第243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1128頁【崇文】第4509頁
16說文句讀第1874頁
17古字詁林第九冊,第1189頁,第1字
18古字釋要第1204頁,第3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