纥字详情

ㄏㄜˊㄍㄜ
纟部 共6画 左右结构 U+7EA5 CJK 基本汉字
二级汉字通用字

纟部

6画

3

9画 (紇)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XTNN

VMON

ZMYD

28117

4769

7092

U 7EA5

撇折、撇折、提、撇、横、横折弯钩/横斜钩

纥字概述

〔纥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hé、gē),部首是纟部,总笔画是6画

〔纥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纟、乞”,五行属木。

〔纥〕字仓颉码是VMON,五笔是XTNN,四角号码是28117,郑码是ZMYD,中文电码是4769,区位码是7092

〔纥〕字的UNICODE是U+7EA5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2421,UTF-32:00007EA5,UTF-8:E7 BA A5。

〔纥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二级字表中,序号3646

〔纥〕字异体字是𥾨

汉字解释

1ㄏㄜˊ

基本解释

下等的丝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1.下等丝。
inferior silk;
给,大丝。 —— 《集韵》
2.回纥 the Huihe nationality。古代民族名。
3.姓。
4.另见 gē。

2ㄍㄜ

基本解释

〔~繨〕同“疙瘩”,纱线绳等打成的结、小球形或块状物。

详细解释

1.紇 gē。
纥地(笑的声音);纥刺星(骂人的话。魔星,灾星)
2.另见 hé。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“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中 部首:糸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192頁,第2

同文書局本: 第916頁,第3

標點整理本: 第878頁,第3

廣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下沒切,音覈。說文》:絲下也。九經字㨾〔即《九經字樣》〕:《說文》作𥾨,隷省作紇。

又,人名。左傳・襄四年》:臧紇救鄫。【註】臧紇,武仲也。又,〈襄十年〉:郰人紇抉之以出門者。【註】紇,郰邑大夫,仲尼父叔梁紇也。史記・孔子世家》:伯夏生叔梁紇,紇生孔子。

又,《唐書・回鶻傳》:回紇,其先匈奴也。

又,姓。廣韻》:複姓三氏,北齊開府紇奚永樂,又有紇干氏、紇骨氏。

又,《集韻》:下扢切,音𥝖 —— 義同。

又,《集韻》:恨竭切,音齕 —— 義同。

又,《廣韻》:胡結切;《集韻》:奚結切,𡘋音纈 —— 大絲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蹇列切,音結。類篇》:覲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胡骨切,音搰 —— 束也。

又,九傑切,音扢 —— 急也。

注解

〔紇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糸部

〔紇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hé、gē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糹、乞

〔紇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hé] ⑴ 粗劣下等的絲。⑵ 人名。孔子的父親。⑶ 見“回紇”。 [gē] ⑴ [紇繨]同“疙瘩”,紗線繩等打成的結、小球形或塊狀物。

说文解字

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“”,请参考“𥾨”字。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下沒切頁碼431頁,第13

𥾨

異體

𥾨絲下也。从糸气聲。《春秋傳》有臧孫紇。

附注按:經書作紇,气、乞本一字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五反切下沒切頁碼1026頁,第3行,第2

𥾨絲下也。從糸气聲。《春秋傳》有臧孫紇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𣳚古音第十五部頁碼2573頁,第3許惟賢1120頁,第3

𥾨絲下也。

段注謂絲之下,者也。

从糸。气聲。

段注𣳚。十五部。

《春秋傳》有臧孫𥾨

𥾨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852頁,第12字
2陳昌治本第1092頁,第8字
3黃侃手批第816頁
4說文校箋第568頁,第11字
5說文考正第511頁,第11字
6說文今釋第1885頁,第1字
7說文約注第3164頁,第3字
8說文探原第6332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2720頁,第5字
10說文標整第339頁,第11字
11標注說文第545頁,第11字
12說文注箋第4490頁,第3字
13說文詁林第12565頁
14通訓定聲第2276頁,第3字
15說文義證第1119頁【崇文】第4473頁
16說文句讀第1857頁
17古字詁林第九冊,第1140頁,第3字
18古字釋要第1195頁,第6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