耽字详情
耽
耽字概述
〔耽〕字拼音是(dān),部首是耳部,总笔画是10画。
〔耽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耳、冘”,五行属火。
〔耽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耳,冘( yín )声。本义是耳朵大而且下垂。
〔耽〕字仓颉码是SJLBU,五笔是BPQN,四角号码是14412,郑码是CEWR,中文电码是5104,区位码是2102。
〔耽〕字的UNICODE是U+803D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2829,UTF-32:0000803D,UTF-8:E8 80 BD。
〔耽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1818,属常用字。
〔耽〕字异体字是䤁、聃、躭、酖、𤯉、𦕍、𧴸、𨈔、𨈠、𨈦、𨊍、𨊗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中 部首:耳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306頁,第16字
同文書局本: 第966頁,第11字
標點整理本: 第931頁,第23字
音《廣韻》:丁含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都含切,𡘋音酖。《說文》:耳大垂也。《淮南子・地形訓》:夸父耽耳,在其北方。【註】耽耳,耳垂在肩上。
义又,《玉篇》:樂也。《書・無逸》:惟耽樂之從。【傳】過樂謂之耽。《詩・衞風》:于嗟女兮,無與士耽。【傳】耽,樂也。
义又,《廣韻》:虎視。《易・頤卦》:虎視耽耽,〔註〕虎視耽耽,威而不猛,不惡而嚴。《前漢・敘傳》:六世耽耽,其欲浟浟。【註】師古曰:耽耽,威視之貌。
音又,《五音集韻》:徒含切,音覃 —— 視近而志遠。
音又,張衡〈西京賦〉:大厦耽耽。【註】耽,音丹。耽耽,深邃之貌。
音又,都感切,音黕 —— 亦虎視。
音又,徒感切,音禫 —— 徐視也。
注解
〔耽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耳部。
〔耽〕字拼音是dā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耳、冘。
〔耽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耳,冘( yín )声。本义是耳朵大而且下垂。
〔耽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dān] ⑴ 沉溺,入迷⑵ 迟延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丁含切頁碼第398頁,第17字續丁孫
耽
異體𦕍
耳大垂也。从耳冘聲。《詩》曰:「士之耽兮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三反切覩貪反頁碼第958頁,第7行,第2字述
耳大垂也。從耳冘聲。《詩》曰:「女之耽兮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丁含切古音第八部頁碼第2363頁,第2字許惟賢第1027頁,第3字
耳大𠂹也。
段注《淮南》墜形訓。夸父耽耳在其北。高注。耽耳,耳垂在肩上。耽讀衣褶之褶。或作攝。以兩手攝其肩之耳也。按許書本無聸字。耽卽聸也。今本於耽篆之外沾一聸篆。誤矣。
从耳。冘聲。
段注丁含切。八部。
詩曰:士之耽兮。
段注《衞風・氓》文。此引詩說叚借也。《毛傳》曰:耽,樂也。耽本不訓樂,而可叚爲媅字。《女部》曰:媅者,樂也。
白话解释
耽,耳大坠垂。字形采用“耳”作边旁,“冘”作声旁。《诗经》上有诗句唱道:“美士的耳朵,硕大下垂。”
耽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786頁,第6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1002頁,第2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755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521頁,第14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470頁,第18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728頁,第4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2921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5844頁,第2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2512頁,第1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312頁,第14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500頁,第4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4151頁,第2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11666頁【補遺】第17774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339頁,第2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1036頁【崇文】第4141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700頁 |
| 17 | 古字詁林 | 第九冊,第567頁,第2字 |
| 18 | 古字釋要 | 第1098頁,第10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