聑字详情

𭗱

tiēㄊㄧㄝzhéㄓㄜˊ
耳部 共12画 左右结构 U+8051 CJK 基本汉字
二叠字

耳部

12画

6

12画 (聑)

左右结构

BBG

SJSJ

CECE

11440

U 8051

横、竖、竖、横、横、提、横、竖、竖、横、横、横

聑字概述

〔聑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tiē、zhé),部首是耳部,总笔画是12画

〔聑〕字是左右结构,二叠字 (左右二叠字),可拆字为“耳、耳”。

〔聑〕字仓颉码是SJSJ,五笔是BBG,四角号码是11440,郑码是CECE

〔聑〕字的UNICODE是U+8051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2849,UTF-32:00008051,UTF-8:E8 81 91。

〔聑〕字异体字是𦗑

汉字解释

1tiēㄊㄧㄝ

基本解释

安适。
耳垂。

2zhéㄓㄜˊ

基本解释

耳朵竖起来的样子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中 部首:耳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309頁,第9

同文書局本: 第967頁,第10

標點整理本: 第932頁,第24

唐韻》:丁協切;《集韻》:的協切,𡘋𠲷說文》:安也。馬融〈長笛賦〉:瓠巴聑柱,磬襄弛懸。【註】聑,安也。

又,揚子《方言》:揚越之郊,凡人相侮,以爲無知,謂之聑。聑,耳目不相信也。

又,《廣韻》:耳垂貌。

又,《集韻》:陟革切,音摘 —— 耳豎貌。

注解

〔聑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耳部

〔聑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tiē、zhé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耳、耳

〔聑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tiē] ⑴ 安适。⑵ 耳垂。 [zhé] ⑴ 耳朵竖起来的样子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丁帖切頁碼399頁,第28

聑安也。从二耳。

附注段玉裁注:「會意。二耳之在人首,帖妥之至者也。凡帖妥當作此字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三反切丁帖反頁碼960頁,第7行,第2

聑安也。從二耳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丁帖切古音第八部頁碼2369頁,第2許惟賢1030頁,第1

聑安也。

段注《長笛賦》曰:瓠巴聑柱。

从二耳。

段注會意。二耳之在人首。帖妥之至者也。凡帖妥當作此字。帖其叚借字也。丁帖切。八部。《文選注》引《說文》丁篋切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帖妥當作聑,帖,其假借字也。

安也。妥貼(俗字)=妥聑,今借用帖。

妥帖當作聑,聑,安也。

聑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788頁,第12字
2陳昌治本第1005頁,第5字
3黃侃手批第757頁
4說文校箋第524頁,第3字
5說文考正第472頁,第18字
6說文今釋第1735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2931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5863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2520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313頁,第17字
11標注說文第502頁,第2字
12說文注箋第4162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11700頁【補遺】第17779頁
14通訓定聲第574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1039頁【崇文】第4153頁
16說文句讀第1706頁
17章授筆記第489頁,第3字
18古字詁林第九冊,第596頁,第3字
19古字釋要第1103頁,第4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