脪字详情

𭗱

xìnㄒㄧㄣˋ
月部 共11画 左右结构 U+812A CJK 基本汉字

月部

11画

7

13画 (脪)

左右结构

EQDH 86 、 ERDH 98

BKKB

QOGL

74227

U 812A

撇、横折钩、横、横、撇、点、横、撇、竖、横折钩、竖

脪字概述

〔脪〕字拼音是(xìn),部首是月部,总笔画是11画

〔脪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月、希”或“、希”。

〔脪〕字仓颉码是BKKB,五笔是EQDH86,ERDH98,四角号码是74227,郑码是QOGL

〔脪〕字的UNICODE是U+812A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3066,UTF-32:0000812A,UTF-8:E8 84 AA。

〔脪〕字异体字是𤴾𤷓𦜓𦢯

汉字解释

xìnㄒㄧㄣˋ

基本解释

伤口愈合时,新肉略微突出。
肿起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下 部首:肉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356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984頁,第9

標點整理本: 第950頁,第11

集韻》:香靳切,音憖。說文》:創肉反出也。一曰㿎脪,熱氣著膚中。玉篇》:腫起也。

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𡘋興忍切,又,《集韻》:許謹切,音䘆 —— 義𡘋同。

又,《廣韻》:丑飢切;《集韻》:抽遲切,𡘋音絺。廣韻》:𦚈脪,牛馬子腸。集韻》:𦚈脪,畜水腸。

集韻》或作𦜓𤷓、㾙、𤴾𦢯

注解

〔脪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下,康熙部首是肉部

〔脪〕字拼音是xì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⺼、希

〔脪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xìn] ⑴ 伤口愈合时,新肉略微突出。⑵ 肿起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四下反切香近切頁碼131頁,第21

脪創肉反出也。从𠕎𢁫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八反切許靳反頁碼339頁,第7行,第1

脪創肉反出也。從肉希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四下反切香近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685頁,第5許惟賢305頁,第12

脪創肉反出也。

段注今洗冤録所謂皮肉捲凸也。

从肉。希聲。

段注香近切。十三部。希聲讀入殷韵。猶斤聲讀入微韵。

脪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261頁,第3字
2陳昌治本第348頁,第5字
3黃侃手批第271頁
4說文校箋第173頁,第6字
5說文考正第164頁,第15字
6說文今釋第585頁,第5字
7說文約注第1022頁,第4字
8說文探原第2387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854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104頁,第16字
11標注說文第169頁,第17字
12說文注箋第1326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4528頁【補遺】第16679頁
14通訓定聲第2442頁,第5字
15說文義證第348頁【崇文】第1389頁
16說文句讀第509頁
17古字詁林第四冊,第460頁,第2字
18古字釋要第432頁,第4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