蛈字详情

𭗱

tiěㄊㄧㄝˇ
虫部 共11画 左右结构 U+86C8 CJK 基本汉字

虫部

11画

5

11画 (蛈)

左右结构

JRWY 86 、 JTGY 98

LIHQO

IMOD

55180

U 86C8

竖、横折、横、竖、横、点、撇、横、横、撇、捺

蛈字概述

〔蛈〕字拼音是(tiě),部首是虫部,总笔画是11画

〔蛈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虫、失”。

〔蛈〕字仓颉码是LIHQO,五笔是JRWY86,JTGY98,四角号码是55180,郑码是IMOD

〔蛈〕字的UNICODE是U+86C8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4504,UTF-32:000086C8,UTF-8:E8 9B 88。

汉字解释

tiěㄊㄧㄝˇ

基本解释

〔~蝪( tāng )〕土蜘蛛。

古壮字释义

1.读音sip。
2.附在牛身上吸血的一种虱子。
3.[~]蜈蚣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申集中 部首:虫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588頁,第5

同文書局本: 第1080頁,第24

標點整理本: 第1054頁,第5

唐韻》、《集韻𡘋他結切,音鐵。爾雅・釋蟲》:王蛈,蝪。【註】卽螲蟷。本草》:螲蟷,一名蛈母。詳螲字註。

又,《集韻》:徒結切,音迭;他計切,音替 —— 義𡘋同。

注解

〔蛈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中,康熙部首是虫部

〔蛈〕字拼音是tiě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虫、失

〔蛈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tiě] ⑴ 〔~蝪( tāng )〕土蜘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