觜字详情
觜
觜字概述
〔觜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zī、zuǐ),部首是角部,总笔画是13画。
〔觜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此、角”,五行属火。
〔觜〕字仓颉码是YPNBG YPNBQ,五笔是HXQE,四角号码是22227,郑码是IIRL,中文电码是9278,区位码是8594。
〔觜〕字的UNICODE是U+89DC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5292,UTF-32:000089DC,UTF-8:E8 A7 9C。
〔觜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三级字表中,序号7515。
〔觜〕字异体字是㭰、嘴、𠲋、𠿘、𡁫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上 部首:角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731頁,第9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141頁,第8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115頁,第28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遵爲切,醉平聲。《說文》:鴟奮頭上角觜也。
义又,星名。觜觿,西方宿也。《禮・月令》:仲秋之月,日在角,旦觜觿中。《史記・天官書》:觜觿虎首,主葆旅事。
义又,次名,娵觜,室壁之次也。《爾雅・釋天》:娵觜之口,營室東壁也。通作訾。《左傳・襄三十年》:歲在娵訾之口。
义又,《類篇》:龜屬。觜觿,與蟕蠵同。《後漢・文苑傳・杜篤・論都賦》:甲瑇瑁,戕觜觿。【註】觜觿,大龜也。《集韻》或作𧥕。
音又,《廣韻》:卽移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將移切;《正韻》:津私切,𡘋音貲。又,《唐韻》:
音又,《唐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卽委切;《集韻》:祖委切,𡘋厜上聲 —— 義同。
义又,《廣韻》:喙也。《南齊書・劉休傳》:武人厲其觜吻。潘岳〈射雉賦〉:列膆破觜。
义《集韻》或作𠲿嘴𠾋。
卷目:考證・酉集上 部首:角部
愛日堂藏本: 第662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70頁,第4字
《說文》鴟𡚒頭上角觜也。
謹照原文𡚒改舊。舊卽鵂字。
注解
〔觜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上,康熙部首是角部。
〔觜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zī、zuǐ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此、角。
〔觜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ī] ⑴ 星座,二十八宿之一。⑵ 猫头鹰之类头上的毛角。㈡ [zuǐ] ⑴ 同“嘴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遵爲切頁碼第139頁,第5字續丁孫
觜
鴟舊頭上角觜也。一曰觜觿也。从𧢲此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八反切即冝反頁碼第357頁,第7行,第2字述
鴟舊頭上角觜也。一曰觜觽也。從角此聲。
鍇注臣鍇按:《爾雅》注:「觜蠵靈龜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子髓切、遵爲切古音第十五、十六部頁碼第743頁,第2字許惟賢第330頁,第5字
鴟舊頭上角觜也。
段注角觜,萑下云毛角是也。毛角,頭上毛有似角者也。觜猶㭰,銳詞也。毛角銳。凡羽族之咮銳。故鳥咮曰觜。俗語因之凡口皆曰觜。其實本鳥毛角之偁也。鳥口之觜。《廣雅》作㭰。郭《爾雅》注云:山鵲㭰脚赤。葉抄《釋文》不誤。
一曰觜,
段注逗。
觿也。
段注別一義。
从角。此聲。
段注按當子髓、遵爲二切。十五十六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毛角。引申為鳥觜,又引申為人觜。
觜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277頁,第1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370頁,第3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286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184頁,第12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174頁,第2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624頁,第1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1096頁,第1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2540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911頁,第4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111頁,第6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181頁,第5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1429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4758頁【補遺】第16699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2345頁,第4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372頁【崇文】第1485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550頁 |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190頁,第6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四冊,第613頁,第2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455頁,第6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