讶字详情

ㄧㄚˋ
讠部 共6画 左右结构 U+8BB6 CJK 基本汉字
一级汉字次常用字通用字

讠部

6画

4

11画 (訝)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YAHT

IVMVH

SHI

31740

6074

4940

U 8BB6

点、横折提、横、撇折、竖钩、撇

讶字概述

〔讶〕字拼音是(yà),部首是讠部,总笔画是6画

〔讶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讠、牙”,五行属土。

〔讶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言,牙声。本义是迎接。

〔讶〕字仓颉码是IVMVH,五笔是YAHT,四角号码是31740,郑码是SHI,中文电码是6074,区位码是4940

〔讶〕字的UNICODE是U+8BB6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5766,UTF-32:00008BB6,UTF-8:E8 AE B6。

〔讶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一级字表中,序号0553,属次常用字

〔讶〕字异体字是

汉字解释

ㄧㄚˋ

基本解释

惊奇,奇怪。~然。~异。惊~。
同“”,迎接。

详细解释

动词
1.形声。从言,牙声。本义:迎接。
2.同本义。
meet face to face; move towards;
讶,相迎也。从言,牙声。周礼曰,诸侯有卿讶发。按,乍接必以言,故从言,俗字作迓。周官有讶士,有掌讶。 —— 《说文》跛者讶跛者。 —— 《公羊传·成公二年》从者讶受皮。 —— 《仪礼·公食大夫礼》。注:“迎也。”厥明,讶宾于馆。 —— 《仪礼·聘礼》
讶客(迎接宾客);讶宾(迎宾)
3.诧异,感到意外。
wonder; surprised;
若夫道德,则不然,无讶无訾。 —— 《吕氏春秋·必已》
讶奇(惊奇)
4.责怪。
blame;
本欲往见,以下痢乏力,未果,想未讶也。 —— 苏轼《与郭功父》
5.通“”( yù )。称人之美。
praise;
若夫道德则不然,无讶无訾,一龙一蛇,与时俱化,而无肯专为。 —— 《吕氏春秋·必己》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“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上 部首:言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749頁,第10

同文書局本: 第1149頁,第12

標點整理本: 第1124頁,第11

唐韻》:吾駕切;《集韻》:魚駕切;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五駕切,𡘋音砑。說文》:相迎也。引《周禮・秋官》諸侯有卿訝。【徐曰】按《周禮》:使將至,使卿訝。謂以言辭迎而勞之也。又,〈訝士〉〔註〕:士官之迎四方賔客者。儀禮・聘禮》:厥明,訝賔于館。【註】迎也。

又,《廣韻》:嗟訝也。增韻》:疑怪也。呂覽・必已篇〔「已」為「己」字形誤。本作〈必己篇〉〕》:無訝無訾。唐書・李勣傳》:使至,高祖訝無表。韓愈〈縣齋有懷〉詩:睢盱互猜訝。

又,《玉篇》與迓同。書・盤庚》:余迓續乃命于天。【傳】迓,迎也。

又,《集韻》或作御。詩・召南》:百兩御之。【釋文】御,本亦作訝。

又,《集韻》或作輅。左傳・宣二年》:宋狂狡輅鄭人。【註】輅,迎也。

又,《音學五書》:通作梧。儀禮・聘禮》:賔進訝受几于筵前。【註】今文訝爲梧,五故切。

又,與牙通。周禮・冬官》:輪人爲輪牙也者,以爲固抱也。【註】鄭司農云:牙讀如訝。【疏】訝,迎也。此車牙亦輮之,使兩頭相迎,故讀從之。

說文》:重文从辵,作,隸省作迓。

注解

〔訝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上,康熙部首是言部

〔訝〕字拼音是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訁、牙

〔訝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yà] ⑴ 驚奇,奇怪⑵ 同“迓”,迎接。

说文解字

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“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三上反切吾駕切頁碼72頁,第8

訝相迎也。从言牙聲。《周禮》曰:「諸矦有卿訝發。」

迓訝或从辵。

附注徐鍇繫傳作「諸侯有親訝也」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五反切顏咤反頁碼203頁,第2行,第2

迓相迎也。《周禮》曰:「諸侯有卿訝也。」從言牙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《周禮》:『使將至,使卿訝。』謂以言辭迎而勞之也。」

反切………頁碼203頁,第3行,第1

訝或從辵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三上反切吾駕切古音第五部頁碼379頁,第1許惟賢170頁,第11

迓相迎也。《周禮》曰:諸矦有卿訝也。

段注《秋官》掌訝職文。惟《周禮》作訝。他經皆作御。如詩百㒳御之。毛曰:御,迎也。以御田祖。箋云:御,迎也。書予御續乃命于天,弗御克奔,以役西土,御衡不迷,某氏皆訓迎。故衞包遂皆改爲迓。《士昏禮》媵御,《曲禮》大夫士必自御之,《穀梁傳》跛者御跛者,眇者御眇者,《列子》遇駭鹿御而擊之皆訓迎。則皆訝之同音假借。

从言。

段注迎必有言。故從言。

牙聲。

段注吾駕切。古音在五部。此下鉉增迓字。云訝或從辵。爲十九文之一。按迓俗字。岀於許後。衞包無識。用以改經。不必增也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迎逆,遻訝古音相通轉。驚訝當作㖾。

迎逆、訝遻皆一平一仄。驚遻今作愕。

迎逆,遻訝古音相通轉。驚訝正作遻,今作愕。

訝、迎、逆,遻古音近且通。驚訝當作㖾,訝,相迎也。

白话解释

讶,惊呼着上前迎接。字形采用“言”作边旁,采用“牙”作声旁。《周礼》上说:“来客如果是诸侯,就有卿来迎接。”迓,这 是“讶”的异体字,字形采用“辵”作边旁。

訝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143頁,第12字
2陳昌治本第204頁,第7字
3黃侃手批第164頁
4說文校箋第98頁,第8字
5說文考正第92頁,第16字
6說文今釋第325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567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1322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485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59頁,第1字
11標注說文第98頁,第16字
12說文注箋第738頁,第3字
13說文詁林第3012頁【補遺】第16442頁
14通訓定聲第1775頁,第2字
15通訓定聲第1775頁,第3字
16說文義證第203頁【崇文】第809頁
17說文句讀第281頁
18章授筆記第107頁,第3字
19古字詁林第三冊,第52頁,第1字
20古字釋要第261頁,第6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