闞字详情
闞
闞字概述
〔闞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kàn、hǎn),部首是門部,总笔画是19画。
〔闞〕字是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“門、敢”。
〔闞〕字仓颉码是ANMJK ANNJK,五笔是UNBT,四角号码是77448,郑码是XDCM。
〔闞〕字的UNICODE是U+95DE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8366,UTF-32:000095DE,UTF-8:E9 97 9E。
〔闞〕字异体字是瞰、阚、鬫、𨶞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戌集上 部首:門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208頁,第1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341頁,第21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331頁,第12字
音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苦濫切,音瞰。《說文》:望也。
义又,《博雅》:闞,視也。
义又,《玉篇》:臨也。
义又,《廣韻》:魯邑。《左傳・昭二十五年》:叔孫昭子如闞。【註】闞,魯邑。《榖梁傳・昭三十二年》:公在乾侯取闞。
义又,亭名。《後漢・郡國志》:東平陸,六國時曰平陸,有闞亭。
义又,姓。《史記・齊太公世家》:闞止有寵焉。
音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虎檻切,音㺖 —— 虎聲。《詩・大雅》:闞如虓虎。【傳】闞然如虎之怒。【釋文】火斬反。《前漢・敘傳》:於是七雄虓闞。
音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:許鑒切;《韻會》:胡懺切;《正韻》:胡監切,𡘋音㒈。《廣韻》:犬聲。《集韻》:獸怒聲。
音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虎覽切,音喊 —— 義同。
注解
〔闞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上,康熙部首是門部。
〔闞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kàn、hǎn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門、敢。
〔闞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kàn] ⑴ 望;視。後作“瞰”。⑵ 臨。⑶ 春秋時魯地。在今山東省汶上縣西南。⑷ 姓。㈡ [hăn] ⑴ 虎叫聲。⑵ 口大張貌。⑶ 怒聲;大聲。㈢ [xiàn] ⑴ 犬聲;獸怒聲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苦濫切頁碼第398頁,第4字續丁孫
𨶞
異體闞
望也。从門𣪏聲。
附注段玉裁注:「望,有倚門倚閭者,故从門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三反切苦濫反頁碼第957頁,第7行,第2字述
望也。從門敢聲。
鍇注臣鍇按:《詩》曰:「進厥武臣,闞如哮虎。」闞,進且望也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苦濫切古音第八部頁碼第2360頁,第4字許惟賢第1026頁,第4字
望也。
段注望者,出亡在外,望其還也。望有倚門,倚閭者。故从門。《大雅》。闞如虓虎。謂其怒視。
从門。𣪏聲。
段注苦濫切。八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《詩•大雅》「闞如虓虎」,當為敢之假字。
望也。「闞如虓虎」=敢之借。
「闞如虓虎」當係敢之假。
闞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785頁,第6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1000頁,第5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754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521頁,第2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470頁,第6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726頁,第1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2919頁,第1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5837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2508頁,第2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312頁,第2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499頁,第9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4146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11652頁【補遺】第17772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553頁,第2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1035頁【崇文】第4137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699頁 |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487頁,第1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九冊,第562頁,第1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1097頁,第7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