餢字详情

𭗱

ㄅㄨˋ
飠部 共16画 左右结构 U+9922 CJK 基本汉字

飠部

16画

8

17画 (餢)

左右结构

WYVK 86 、 WVUK 98

OIYTR

OXSJ

80761

U 9922

撇、点、点、横折、横、横、竖提、点、点、横、点、撇、横、竖、横折、横

餢字概述

〔餢〕字拼音是(bù),部首是飠部,总笔画是16画

〔餢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飠、咅”。

〔餢〕字仓颉码是OIYTR,五笔是WYVK86,WVUK98,四角号码是80761,郑码是OXSJ

〔餢〕字的UNICODE是U+9922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9202,UTF-32:00009922,UTF-8:E9 A4 A2。

〔餢〕字异体字是

汉字解释

ㄅㄨˋ

基本解释

〔~飳( tǒu )〕用发酵后的面做的饼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戌集下 部首:食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3403頁,第13

同文書局本: 第1422頁,第3

標點整理本: 第1417頁,第10

集韻》:薄口切,裒上聲 —— 餢𪌜,餠也。正字通》:餢𩜶,起麪也,發酵使麪輕高浮起,炊之爲餠。賈公彥以𨠑食爲起膠餠,膠卽酵也。涪翁說:起膠餠,今之炊餠也。齊民要術》有餢𩜶

篇海》同「䴺」。

注解

〔餢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下,康熙部首是食部

〔餢〕字拼音是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飠、咅

〔餢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bù] ⑴ 〔~飳( tǒu )〕用发酵后的面做的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