𡓜字详情

𭗱

𡓜

qiángㄑㄧㄤˊ
土部 共19画 左右结构 U+214DC CJK 扩展B

土部

19画

16

17画 (牆)

左右结构

FYFK

GIGW

BTJJ

U 214DC

𡓜字概述

𡓜〕字拼音是(qiáng),部首是土部,总笔画是19画

𡓜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土、廧”。

𡓜〕字仓颉码是GIGW,五笔是FYFK,郑码是BTJJ

𡓜〕字的UNICODE是U+214DC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,10进制: 136412,UTF-32:000214DC,UTF-8:F0 A1 93 9C。

𡓜〕字异体字是

汉字解释

𡓜

qiángㄑㄧㄤˊ

基本解释

同“”。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“𡓜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中 部首:爿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653頁,第2

同文書局本: 第692頁,第29

標點整理本: 第645頁,第14

唐韻》:才良切;《廣韻》:在良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慈良切,𡘋音嬙。說文》本作牆,垣蔽也。从𠾂,爿聲。爾雅・釋宮》:牆謂之墉。書・五子之歌》:峻宇雕牆。詩・鄘風》:牆有茨。【傳】牆,所以防非常。

又,《禮・檀弓》:周人牆置翣。【註】柳衣也。儀禮・既夕》:巾奠乃牆。【註】牆,設柩也。

又,《論語》:蕭牆之內。【註】鄭曰:蕭,肅也,牆屛也。君臣相見之禮,至屛而加肅敬焉,是以謂之蕭牆。

又,《前漢・司馬遷傳》:幽于圜牆之中。【師古註】園牆〔本文作「幽于圜牆之中」,是注文應作「圜牆」,於字為「圜」,非「園」〕,獄也。

又,複姓。左傳・襄二十六年》:寺人惠牆伊戾。【註】惠牆,氏;伊戾,名。【釋文】牆,或作嗇,音檣。

又,《廣韻》同「廧」。榖梁傳・成三年》:晉卻克〔即郤克〕、衞孫良夫伐牆咎如。又,《左傳》作廧。

又,通作嬙。前漢・匈奴傳》:元帝以後宮良家子王牆字昭君賜單于。

說文》籀文作𤖣,《廣韻》:俗作墻。

卷目:考證・巳集中 部首:爿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405頁,第2

同文書局本: 第1657頁,第3

《前漢・司馬遷傳》幽于圜牆之中。《師古註》園牆,獄也。

謹照原文園改圜。

注解

〔牆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中,康熙部首是爿部

〔牆〕字拼音是qiá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爿、嗇

〔牆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qiáng] ⑴ 见“墙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