㡉字详情

𭗱

xiánㄒㄧㄢˊyánㄧㄢˊ
巾部 共11画 左右结构 U+3849 CJK 扩展A

巾部

11画

8

11画 (㡉)

左右结构

MHXX

LBNYI

LIZZ

40232

U 3849

㡉字概述

〔㡉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xián、yán),部首是巾部,总笔画是11画

〔㡉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巾、弦”。

〔㡉〕字仓颉码是LBNYI,五笔是MHXX,四角号码是40232,郑码是LIZZ

〔㡉〕字的UNICODE是U+3849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A,10进制: 14409,UTF-32:00003849,UTF-8:E3 A1 89。

〔㡉〕字异体字是𢮂

汉字解释

基本释义

xiánㄒㄧㄢˊ
1.拼音xián。
2.古县名. 在山东省龙口市。
3.该县出的布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寅集中 部首:巾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790頁,第12

同文書局本: 第332頁,第22

標點整理本: 第274頁,第17

廣韻》、《集韻𡘋經天切,音堅。廣韻》:縣名。前漢・地理志》:東萊郡有㡉縣。

又,《說文》:東萊,布名。類篇》:出㡉縣。

又,《唐韻》:胡田切;《集韻》:胡千切,𡘋音賢 —— 義同。

注解

〔㡉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中,康熙部首是巾部

〔㡉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xián、yá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巾、弦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七下反切胡田切頁碼254頁,第11

㡉布也。出東萊。从巾弦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四反切形先反頁碼652頁,第4行,第1

㡉布也,出東萊。從巾弦聲。㡉縣在東萊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七下反切胡田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1445頁,第3許惟賢633頁,第2

㡉㡉布也。

段注各本刪㡉字。今補。布名也。

出東萊。

段注《地理志》、《郡國志》東萊郡皆有㡉縣。葢以布得名也。㡉縣故城在今山東登州府黃縣南百二十里。按《廣韵》。㡉,布名。𢮂。縣名。在東萊。《集韵》亦云:𢮂,縣名。㡉,布名。出東萊𢮂縣。而魏地形志,晉《地理志》皆作惤縣。字从小。今本《郡國志》亦从小。未能是正。

从巾。弦聲。

段注胡田切。十二部。師古音堅。

㡉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499頁,第10字
2陳昌治本第637頁,第8字
3黃侃手批第487頁
4說文校箋第322頁,第3字
5說文考正第307頁,第5字
6說文今釋第1107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1891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3924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1634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197頁,第12字
11標注說文第316頁,第15字
12說文注箋第2600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7847頁【補遺】第17169頁
14通訓定聲第3379頁,第3字
15說文義證第674頁【崇文】第2693頁
16說文句讀第1038頁
17古字詁林第七冊,第205頁,第1字
18古字釋要第753頁,第2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