𦲱字详情

𭗱

𦲱

ㄅㄛ
艹部 共12画 上下结构 U+26CB1 CJK 扩展B

艹部

12画

8

17画 (磻)

上下结构

AWFA

TOIT

ENDE

U 26CB1

𦲱字概述

𦲱〕字拼音是(bō),部首是艹部,总笔画是12画

𦲱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苻、廾”或“𦬇、付”。

𦲱〕字仓颉码是TOIT,五笔是AWFA,郑码是ENDE

𦲱〕字的UNICODE是U+26CB1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,10进制: 158897,UTF-32:00026CB1,UTF-8:F0 A6 B2 B1。

𦲱〕字异体字是

汉字解释

基本释义

𦲱

同“”。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“𦲱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卷别 :正文・午集下 部首:石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003頁,第14

同文書局本: 第836頁,第39

標點整理本: 第796頁,第26

廣韻》:薄官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蒲官切,𡘋音盤 —— 磻溪,太公釣處,在鳳翔虢縣。

又,《唐韻》:博禾切 —— 同「碆」。說文》:以石著隿𦅾也。張衡〈西京賦〉:磻不特絓。

又,《集韻》:補過切,音播 —— 石名,可爲失鏃。

注解

〔磻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下,康熙部首是石部

〔磻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pán、bō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石、番

〔磻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pán] ⑴ 〔~溪〕a.水名,在中国陕西省宝鸡市东南;b.地名,在中国浙江省。 [bō] ⑴ 古代射鸟用的拴在丝绳上的石箭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