㹉字详情

𭗱

yuánㄩㄢˊ
牛部 共14画 左右结构 U+3E49 CJK 扩展A

牛部

14画

10

14画 (㹉)

左右结构

TRDI 86 、 CDRI 98

HQMHF

MBNK

21596

U 3E49

㹉字概述

〔㹉〕字拼音是(yuán),部首是牛部,总笔画是14画

〔㹉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牛、原”或“牜、原”。

〔㹉〕字仓颉码是HQMHF,五笔是TRDI86,CDRI98,四角号码是21596,郑码是MBNK

〔㹉〕字的UNICODE是U+3E49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A,10进制: 15945,UTF-32:00003E49,UTF-8:E3 B9 89。

汉字解释

基本释义

1yuánㄩㄢˊ
拼音yuán。传说中的一种似牛的三足怪兽。

2wánㄨㄢˊ
拼音wán。野牛名。

3huánㄏㄨㄢˊ
拼音huán。同“”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下 部首:牛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682頁,第7

同文書局本: 第703頁,第9

標點整理本: 第655頁,第6

廣韻》、《集韻𡘋愚袁切,音元。玉篇》:獸似牛,三足。集韻》:《山海經》曰:乾山有獸,狀如牛而三足,名曰㹉。〇【按】今《山海經》作獂。廣韻》㹉訓獸如牛,獂訓豕屬,二字迥異。山海經》之獂當从牛,《集韻》所引必是善本。今刻作獂,非也。𤣥覽〉:從從六足,㹉三足。

又,《集韻》:吾官切,音岏 —— 野牛名,角可爲鞌材。

注解

〔㹉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下,康熙部首是牛部

〔㹉〕字拼音是yuá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牜、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