园字详情

yuánㄩㄢˊ
囗部 共7画 全包围结构 U+56ED CJK 基本汉字
一级汉字常用字通用字

囗部

7画

4

7画 (园)

全包围结构

形声字

LFQV

WMMU

JDBR

60212

0954

5216

U 56ED

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撇、竖弯钩、横

园字概述

〔园〕字拼音是(yuán),部首是囗部,总笔画是7画

〔园〕字是全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“囗、元”,五行属土。

〔园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囗( wéi ),袁声。形符为“囗”( wéi ),表示范围。本义是种蔬菜、花果、树木的地方。

〔园〕字仓颉码是WMMU,五笔是LFQV,四角号码是60212,郑码是JDBR,中文电码是0954,区位码是5216

〔园〕字的UNICODE是U+56ED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2253,UTF-32:000056ED,UTF-8:E5 9B AD。

〔园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一级字表中,序号0726,属常用字

〔园〕字异体字是𡈂

汉字解释

yuánㄩㄢˊ

基本解释

种植果蔬花木的地方。~子。~丁。~艺。~圃。
原指别墅游息之所,现指供人游玩、娱乐的公共场所。圆明~。公~。
旧指历代帝王以及亲王、妃嫔、公主之墓。~庙(帝王墓地所建之宗庙)。~陵(帝王的墓地)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1.形声。从囗( wéi ),袁声。形符为“”( wéi ),表示范围。本义:种蔬菜、花果、树木的地方。
2.同本义。
garden;
园,所以树果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种树曰园。 —— 《三苍》园圃毓草木。 —— 《周礼·大宰》以场圃任园地。 —— 《周礼·载师》。注:“樊圃谓之园。”于丘园。 —— 《易·贲》园有桃。 —— 《诗·魏风·园有桃》青青园中葵。 —— 《乐府诗集·长歌行》田园将芜。 —— 晋· 陶渊明《归园田居》园日涉以成趣。
园头(禅寺内管菜园的人);果园;植物园;园公(即东园公。商山四皓之一;又指管理花园的仆人);园户(指唐宋时种植、制作茶叶的民家)
3.庭园;供人憩息、游乐或观赏的地方。
flower garden; grounds; place for public recreation;
白菟素鸠,游君园庭。 —— 《隶释》
园叟花丁(园丁与花匠);园叟(年老的园丁);公园;戏园;动物园;园客(游园的人)
4.帝王、后妃的墓地 。
cemetery;
园陵(祖先的坟茔);园寝(建在帝王墓上的庙);园庙(帝王墓地所建的宗庙)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上 部首:囗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502頁,第10

同文書局本: 第217頁,第17

標點整理本: 第149頁,第14

唐韻》:五丸切;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:五官切,𡘋音岏 —— 與刓同。正韻》:圭角泯鑠也。莊子・齊物論》:五者园而幾向方矣。

集韻》同「團」,或作抏。

注解

〔园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囗部

〔园〕字拼音是yuán,全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囗、元

〔园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囗( wéi ),袁声。形符为“囗”( wéi ),表示范围。本义是种蔬菜、花果、树木的地方。

〔园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yuán] ⑴ 种植果蔬花木的地方⑵ 原指别墅游息之所,现指供人游玩、娱乐的公共场所⑶ 旧指历代帝王以及亲王、妃嫔、公主之墓

说文解字

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“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六下反切羽元切頁碼203頁,第4

園所以樹果也。从囗袁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二反切羽元反頁碼517頁,第7行,第2

園所以樹果也。從囗袁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六下反切羽元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1109頁,第3許惟賢490頁,第1

園所㠯樹果也。

段注《鄭風》傳曰:園所以樹木也。按毛言木,許言果者。《毛詩》檀榖桃棘皆系諸園。木可以包果。故《周禮》云:園圃毓草木。許意凡云苑囿巳必有艸木。故以樹果系諸園。

从囗。袁聲。

段注羽元切。十四部。

白话解释

园,种植果木的地方。字形采用“囗”作边旁,采用“袁”作声旁。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。自戰國文字至楷書的字形,都是從囗、袁聲。從囗,表示一定範圍的空間;袁聲,僅表示音讀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規範字作「园」。

園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399頁,第13字
2陳昌治本第512頁,第7字
3黃侃手批第398頁
4說文校箋第256頁,第16字
5說文考正第248頁,第8字
6說文今釋第883頁,第4字
7說文約注第1537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3317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1306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157頁,第19字
11標注說文第253頁,第9字
12說文注箋第2041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6433頁【補遺】第16944頁
14通訓定聲第3034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533頁【崇文】第2129頁
16說文句讀第813頁
17古字詁林第六冊,第144頁,第1字
18古字釋要第616頁,第5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