𧹁字概述
〔𧹁〕字拼音是(quǎn),部首是貝部,总笔画是23画。
〔𧹁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虣、貝”。
〔𧹁〕字仓颉码是MUBUC,五笔是GAHM,郑码是AHIL。
〔𧹁〕字的UNICODE是U+27E41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,10进制: 163393,UTF-32:00027E41,UTF-8:F0 A7 B9 81。
〔𧹁〕字异体字是虣、𧹂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◎拼音quǎn。古代传说中的猛兽名。 见《汉语大字典》 第二版第3093页。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“𧹁”,请参考“虣”字。
卷别 :正文・申集中 部首:虍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575頁,第16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075頁,第18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048頁,第16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薄報切,音暴。《六書正譌》:强侵也、虐也、猛也。《周禮・地官・胥師》:司虣。【疏】司虣主在市虣亂。〈地官・司市〉:以𠛬罰禁虣而去盜。《前漢・五行志》:作威虣害㊟〔「害」當為「虐」字之訛。原文作:作威虣虐〕。鮑昭㊟〔即鮑照〕〈蕪城賦〉:伏虣藏虎。
义《集韻》:通作暴。
注解
〔虣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中,康熙部首是虍部。
〔虣〕字拼音是bào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武、虎。
〔虣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bào] ⑴ 猛兽。南朝宋鮑照《蕪城賦》:“伏虣藏虎,乳血餐膚。”⑵ 同“暴”。暴虐。《廣韻•号韻》:“虣”,同“暴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