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字详情
再
再字概述
〔再〕字拼音是(zài),部首是一部,总笔画是6画,是独体字。
〔再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一、冉”,五行属金。
〔再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小篆:从一,冓( gòu )省。“冓”是“构”的初文,甲骨文字形,象两部分材木架起的样子。本义是第二次。
〔再〕字仓颉码是MGB,五笔是GMFD,四角号码是10447,郑码是ALB,中文电码是0375,区位码是5257。
〔再〕字的UNICODE是U+518D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0877,UTF-32:0000518D,UTF-8:E5 86 8D。
〔再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0382,属常用字。
〔再〕字异体字是𠕂、𠕅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下 部首:冂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96頁,第6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29頁,第8字
標點整理本: 第56頁,第11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作代切,音載。《說文》:一舉而二也,从冓省。【徐曰】一言舉二也。《玉篇》:兩也。《廣韻》:重也、仍也。《書・禹謨》:朕言不再。《禮・儒行》:過言不再。【註】知過則改,故不再也。《左傳・僖五年》:一之謂甚,其可再乎。
音又,子例切,音祭。《楚辭・九章》:背法度而心治兮,辟與此其無異;寧溘死而流亡兮,恐禍殃之有再。
注解
〔再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冂部。
〔再〕字拼音是zài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一、冉。
〔再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小篆:从一,冓( gòu )省。“冓”是“构”的初文,甲骨文字形,象两部分材木架起的样子。本义是第二次。
〔再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ài] ⑴ 两次;第二次⑵ 重复;继续⑶ 副词。(①表示又一次:~接~厉。一错~错。②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、继续,多指未然:明天~来。雨不会~下。③用在两个动词之间,表示动作的先后关系:做完作业~去玩。④更,更加:~好没有了。⑤表示加外有所补充:~则。)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作代切頁碼第123頁,第8字續丁孫
再
異體再
一舉而二也。从一、冓省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八反切則代反頁碼第320頁,第6行,第1字述
一舉而二也。從冓省。
鍇注臣鍇曰:「一言舉二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作代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631頁,第4字許惟賢第283頁,第1字
一舉而二也。
段注凡言二者,對偶之詞。凡言再者,重複之詞。一而又有加也。
从一,冓省。
段注冓者,架也。架古衹作加。作代切。一部。
白话解释
再,同一动作作两次。字形采用有所省略的“冓”作边旁。
字形解说
金文字形上邊作「」、下邊作「
」,可能表達「二」的意思。中間「
」的部分,有的認為是魚形的簡化。結合兩者來表達重複得魚「一舉而二」的意義。戰國文字省併「
」下與「
」上的筆畫並拉直。演變到篆文,再省略「
」的筆畫,並將中間「
」與下邊「
」的筆畫拉直,成了「
」形,便是「
」的由來,只是「
」字兩旁的筆畫拉得更長。《說文》分析為「从一、冓省」應不正確。隸書、楷書與篆文的結構一致,無甚差別。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。
再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244頁,第4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328頁,第2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256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162頁,第6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154頁,第4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549頁,第2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948頁,第1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2236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795頁,第2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97頁,第8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159頁,第6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1227頁,第2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4307頁【補遺】第16643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766頁,第3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327頁【崇文】第1305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474頁 |
| 17 | 說文新證 | 第315頁,第2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四冊,第286頁,第1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407頁,第2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