異字详情
異
異字概述
〔異〕字拼音是(yì),部首是田部,总笔画是11画。
〔異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田、共”。
〔異〕字造字法是會意。“異”,甲骨文字形,象個有手、腳、頭的人形。從廾( gǒng )從畀( bì )。畀,予也。本义是奇特;奇異;奇怪。
〔異〕字仓颉码是WTC,五笔是LAWU,四角号码是60801,郑码是KIEO。
〔異〕字的UNICODE是U+7570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0064,UTF-32:00007570,UTF-8:E7 95 B0。
〔異〕字异体字是异、異、𠔱、𢄖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午集上 部首:田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822頁,第6字
同文書局本: 第763頁,第18字
標點整理本: 第716頁,第7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羊吏切;《正韻》:以智切,𡘋移去聲。《說文》:分也,从廾、从𢌿。𢌿,予也。《博雅》:異,分也。《史記・商君傳》:民有二男以上,不分異者,倍其賦。
义又,不同「也」。《書・旅獒》:王乃昭德之,致于異姓之邦。《禮・儒行》:同弗與,異弗非也。【疏】謂彼人與己之疏異,所爲是善,則不非毀之也。
义又,怪也。《釋名》:異者,異於常也。《左傳・昭二十六年》:據有異焉。【註】異猶怪也。《史記・屈賈傳》:化爲異物兮,又何足患。
义又,奇也。《周禮・地官・質人》:賞成市之貨賄、人民、牛馬、兵器、珍異㊟〔賞字當為掌字形誤。《周禮・地官・質人》原文作:掌成市之貨賄、人民、牛馬、兵器、珍異〕。【註】珍異,四時食物。《史記・仲尼弟子傳》:受業身通者,七十有七人,皆異能之士也。
义又,違也。
义又,姓。唐異牟尋歸唐,冊封南詔王。今白水蠻有此姓。
义又,異翹,草名。《爾雅・釋草》:連,異翹。
义又,無名異,藥名,主治金創折傷。
音又,《韻補》叶延知切,音怡。《詩・邶風》「洵美且異」,叶下貽。
音又,叶弋質切,音逸。《詩・小雅》:亦祇以異。【朱註】逸織反 —— 無名氏〈樂德歌〉「所見奇異〕,叶甘美酒食。
卷目:考證・午集上 部首:田部
愛日堂藏本: 第453頁,第3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59頁,第18字
《周禮・地官・質人》賞成市之貨賄,人民,牛馬,兵器,珍異。
謹照原文賞改掌。
注解
〔異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上,康熙部首是田部。
〔異〕字拼音是yì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田、共。
〔異〕字造字法是會意。“異”,甲骨文字形,象個有手、腳、頭的人形。從廾( gǒng )從畀( bì )。畀,予也。本义是奇特;奇異;奇怪。
〔異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ì] ⑴ 不同的⑵ 分開⑶ 另外的,別的⑷ 特別的⑸ 奇怪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羊吏切頁碼第81頁,第1字續丁孫
異
異體異、𠔱
分也。从𠬞从畀。畀,予也。凡異之屬皆从異。
鉉注徐鍇曰:「將欲與物,先分異之也。《禮》曰:『賜君子小人不同日。』」
附注楊樹達《積微居金文說》:「甲文異字作人頭上戴物,兩手奉之之形,異蓋戴之初字。戴从𢦏者,加聲旁耳。」羅振玉《增訂殷虛書契考釋》:「(古金文)象人舉手自翼蔽形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五反切余吏反頁碼第224頁,第4行,第1字述
分也。從廾、畀。畀,予也。凡異之屬,皆從異。
鍇注臣鍇曰:「畀音俾,將欲予物,先分異之也。《禮》曰:『賜君子小人不同日也。』會意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羊吏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418頁,第1字許惟賢第188頁,第4字
分也。
段注分之則有彼此之異。
从廾畀。畀,予也。
段注竦手而予人則離異矣。羊吏切。一部。
凡異之屬皆从異。
字形解说
甲骨文字形像人頭上戴甾器,並以雙手上舉扶持之形。甾為裝水容器,戴於頭上需以雙手扶持,以防傾倒。甲骨文甾器形體多樣,作「、
、
」等形,均與田地字無關。金文、戰國文字皆承甲骨文字形而來,而《說文》篆文誤以為「从廾畀」。隸書字形則較近於甲骨文、金文、戰國文字字形。楷書形變為「從田共」。在六書中屬於合體象形。
異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161頁,第4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228頁,第2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180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111頁,第5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105頁,第3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372頁,第1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641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1490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548頁,第1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66頁,第7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111頁,第3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822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3256頁【補遺】第16479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706頁,第2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229頁【崇文】第913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317頁 |
| 17 | 說文新證 | 第178頁,第1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三冊,第217頁,第1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287頁,第1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