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字详情
以
以字概述
〔以〕字拼音是(yǐ),部首是人部,总笔画是4画。
〔以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𠄌、丶、人”或“厶、人”,五行属土。
〔以〕字造字法是象形。甲骨文字形象。金文字形,象人。本义是用。
〔以〕字仓颉码是VIO,五笔是NYWY,四角号码是28700,郑码是ZSOD,中文电码是0110,区位码是5052。
〔以〕字的UNICODE是U+4EE5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0197,UTF-32:00004EE5,UTF-8:E4 BB A5。
〔以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0182,属常用字。
〔以〕字异体字是㕥、㠯、已、𠙋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中 部首:人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07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94頁,第1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8頁,第9字
音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養里切,怡上聲 —— 爲也。《論語》:視其所以。
义又,因也。《詩・衞風》:何其久也,必有以也。《左傳・昭十三年》:我之不共,魯故之以。【註】以魯故也。《列子・周穆王篇》:宋人執而問其以。
义又,用也。《論語》:不使大臣怨乎不以。又,《左傳・僖二十六年》:凡師能左右之曰以。《易・師卦》:能以衆正。又,《詩・周頌》:侯彊侯以。【註】彊民有餘力來助者,以閒民轉移執事者。
义又,同「已」。《孟子》:無以,則王乎。
音又,古以與聲相通。《禮・燕禮》:君曰:以我安。【註】猶與也。《魏書・李順傳》:此年行師,當克以不。韓愈〈剝啄行〉:凡今之人,急名以官。【註】韓文與多作以。
音又,《集韻》與似同。《易・明夷》「箕子以之」,鄭氏、荀氏皆作似。
卷目:考證・子集中 部首:人部
愛日堂藏本: 第29頁,第3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37頁,第24字
《詩・衞風》何其久也,必有以也。
謹照原書衞風改邶風。
注解
〔以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中,康熙部首是人部。
〔以〕字拼音是yǐ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厶、人。
〔以〕字造字法是象形。甲骨文字形象。金文字形,象人。本义是用。
〔以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ǐ] ⑴ 用,拿,把,将⑵ 依然,顺,按照⑶ 因为⑷ 在,于(指时日):“子厚~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,年四十七”。⑸ 目的在于⑹ 文言连词,与“而”用法相同⑺ 用在方位词前,表明时间、方位、方向或数量的界限⑻ 用在动词后,类似词的后缀⑼ 古同“已”,已经。⑽ 太,甚⑾ 及,连及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四下反切羊止切頁碼第493頁,第1字續丁孫
㠯
異體㠯、以
用也。从反巳。賈侍中說:巳,意巳實也。象形。
附注邵瑛羣經正字:「《詩・何人斯》釋文:㠯,古以字。《漢書》以皆作㠯。張謙中曰:㠯,秦刻作以。《說文》不加人字。」按:甲骨文、金文「㠯」字像耕地的農具,「以」像人用「㠯」形。「耜」字即從「㠯」字出。所以古文借「㠯」為「以」,訓為「用」。
蔣注案:作偏傍時隸作厶,如夋允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八反切移里反頁碼第1147頁,第4行,第1字述
用也。從反巳,賈侍中說,巳意㠯實。象形也。
鍇注臣鍇按:春秋帥師,例能左右之,曰「㠯尢用之」也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四下反切羊止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2981頁,第1字許惟賢第1294頁,第1字
用也。
段注用者,可施行也。凡㠯字皆此訓。
从反巳。
段注與巳篆形勢略相反也。巳主乎止。㠯主乎行。故形相反。二字古有通用者。羊止切。一部。又按今字皆作以。由隷變加人於右也。
賈侍中說。己意巳實也。象形。
段注己各本作巳。今正。己者,我也。意者,志也。己意巳實,謂人意巳堅實見諸施行也。凡人意不實則不見諸施行。吾意巳堅實則或自行之。或用人行之。是以《春秋傳》曰:能左右之曰以。謂或𠂇或又惟吾指撝也。賈與許無二義。云象形者,巳篆上實下虚。㠯篆上虚下實。由虚而實,指事亦象形也。一說象己字之上而實其下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「意巳實」者,即𦺳苡仁也。
賈侍中說「巳,意巳實也」,[意巳]即𦺳苢,食𦺳苢可生子,與𦺳同食可成胎,故㠯从巳反,形義實同。禹母食𦺳苢而生禹,故禹姓苢,今作姒。 反巳當作㠯(㠯)、胎、佀(古亦作巳)、嗣皆同,古只有巳字。能左右之曰㠯,蓋已懷妊未有手曰巳,已有手曰子。未有左右手不能用,而我能左右之,故㠯訓用。
「意巳實」者,即[𦺳]苡仁也,段誤。
「意巳實」=𦺳苡仁,藥名也。
以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977頁,第1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1252頁,第2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933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654頁,第5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587頁,第2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2175頁,第1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3611頁,第1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7258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3095頁,第1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390頁,第4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628頁,第3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5170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14247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678頁,第2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1299頁【崇文】第5193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2142頁 |
| 17 | 說文新證 | 第979頁,第2字 |
| 18 | 章授筆記 | 第614頁,第2字 |
| 19 | 古字詁林 | 第十冊,第1133頁,第1字 |
| 20 | 古字釋要 | 第1364頁,第1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