絣字详情
絣
絣字概述
〔絣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bēng、bīng、pēng),部首是糹部,总笔画是12画。
〔絣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糸、并”或“糹、并”,五行属水。
〔絣〕字仓颉码是VFTT,五笔是XUAH,四角号码是28941,郑码是ZUE。
〔絣〕字的UNICODE是U+7D63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2099,UTF-32:00007D63,UTF-8:E7 B5 A3。
〔絣〕字异体字是𢆸、𦴏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中 部首:糸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207頁,第8字
同文書局本: 第923頁,第3字
標點整理本: 第885頁,第9字
音《廣韻》:北萌切;《集韻》:悲萌切;《韻會》:䀯橫切,𡘋音崩。《說文》作絣,氐人殊縷布也。《玉篇》:無文綺也。《戰國策》:妻自組甲絣。【註】絣,綿也。
义又,《後漢・班固傳》:將絣萬嗣。【註】絣,續也。
音又,《集韻》:普幸切,音頩 —— 義同。
音又,《正韻》:補耕切,音伻 —— 義同。
义又,《廣韻》:振繩墨也。亦作
。
音又,《集韻》:𤰞盈切,音幷 —— 義同。
音又,《集韻》:必幸切,音𧚭 —— 急絙也。
义又,同「弁」。《周禮・春官・司服》:凡弔事,弁絰服。【註】故書弁作絣。鄭司農絣讀爲弁。
音又,《集韻》:披庚切,音磅 —— 𢏳,或从糸,張絃也。
卷目:考證・未集中 部首:糸部
愛日堂藏本: 第526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63頁,第1字
《廣韻》振繩墨也。亦作[匚中𢆶]。
謹照原文[匚中𢆶]改𢆸。
注解
〔絣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糸部。
〔絣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bēng、bīng、pē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糹、并。
〔絣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bēng] ⑴ 绳子:“妻自组甲~。”⑵ 继续:“将~万嗣。”⑶ 编织。⑷ 捆绑。⑸ 绷;张。⑹ 古代氏族人用杂色线织成的布。㈡ [bīng] ⑴ 错杂:“~之以象类,播之以人事。”㈢ [pēng] ⑴ 张弓。⑵ 没有花纹的丝织品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北萌切頁碼第439頁,第18字續丁孫
絣
異體絣
氐人殊縷布也。从糸幷聲。
附注段玉裁注:「蓋殊其縷色而相閒織之也,絣之言駢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五反切北萌切頁碼第1040頁,第4行,第3字述
氐人殊縷布也。從糸幷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北萌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第2645頁,第3字許惟賢第1151頁,第1字
氐人殊縷布也。
段注漢武都郡,應劭曰:故白馬氐羌。《華陽國志》曰:武都郡有氐傁。殊縷布者,葢殊其縷色而相閒織之。絣之言騈也。
从糸。幷聲。
段注北萌切。十一部。自緝篆至此篆皆說麻事也。
絣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868頁,第14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1118頁,第1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832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584頁,第1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521頁,第18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928頁,第6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3247頁,第1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6487頁,第2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2780頁,第1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346頁,第31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559頁,第9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4611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12810頁【補遺】第17931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3462頁,第3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1145頁【崇文】第4577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905頁 |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550頁,第2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九冊,第1255頁,第3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1216頁,第8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