佚字详情
佚
佚字概述
〔佚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yì、dié),部首是亻部,总笔画是7画。
〔佚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亻、失”,五行属土。
〔佚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人,失声。本义是隐逸的人。
〔佚〕字仓颉码是OHQO,五笔是WRWY86,WTGY98,四角号码是25280,郑码是NMOD,中文电码是0153,区位码是5693。
〔佚〕字的UNICODE是U+4F5A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0314,UTF-32:00004F5A,UTF-8:E4 BD 9A。
〔佚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二级字表中,序号3731。
〔佚〕字异体字是失、怢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中 部首:人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18頁,第4字
同文書局本: 第99頁,第3字
標點整理本: 第23頁,第14字
音《唐韻》:夷質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弋質切,𡘋音佾 —— 安逸不勞也。《孟子》「四肢之於安佚也」,同「逸」。
义又,隱遁也。《孟子》:遺佚而不怨。
义又,過失也。《書・盤庚》:惟予一人有佚罰。
义又,通作失。《史記・韓非傳》「非吾敢橫失,能盡之難也」,《前漢・五行志》「魯夫人淫失於齊,卒殺桓公」,𡘋與佚同。
义又,《荀子・哀公篇》「其馬將失」,與逸同。
义又,姓。周佚之狐,鄭大夫。
义又,人名。史佚,周武王時太史,名佚。
音又,《韻會》:徒結切,音垤。揚子《方言》:佚,蕩緩也。《前漢・揚雄傳》:爲人𥳑易佚蕩。
义又,通迭,更也、遞也。《史記・十二諸侯年表》:四國佚興。
义又,與佾義同,行列也。揚雄〈蜀都賦〉:其佚則接芬錯芳,襜袩纖延。
音《說文》:从人,失聲,佚民也。一曰佚忽也。
注解
〔佚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中,康熙部首是人部。
〔佚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yì、dié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亻、失。
〔佚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人,失声。本义是隐逸的人。
〔佚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ì] ⑴ 同“逸”。⑵ 放荡⑶ 美⑷ 姓。㈡ [dié] ⑴ 古同“迭”,轮流,更替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夷質切頁碼第264頁,第7字續丁孫
佚
佚民也。从人失聲。一曰佚,忽也。
附注段玉裁注:「許書作佚民,正字也。作逸民者,假借字。佚从人,故為佚民字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五反切秧七反頁碼第678頁,第7行,第2字述
佚民。從人失聲。一曰:佚,忽。
鍇注臣鍇按:忽者,猶倐忽也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夷質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1517頁,第4字許惟賢第666頁,第5字
佚民也。
段注三字句。《論語・微子》篇。逸民。伯夷,叔齊,虞仲,夷逸,朱張,桺下惠,少連。按許作佚民。正字也。作逸民者假借字。佚从人。故爲佚民字也。《孟子》曰:遺佚而不怨。又以爲勞逸字。如以佚道使民是也。古失佚逸泆字多通用。石經今文《尙書》母逸字作劮。則許所不取。《廣雅》錄之。
从人。失聲。
段注夷質切。十二部。
一曰佚,忽也。
段注《心部》曰:忽,忘也。按忘之言亡也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「逸民」當作秩民。[逸],逃也。佚民謂遁世無[聞]。
佚民也。《論語》之「逸民」應作[佚]。逸,逃也。
佚民作逸民亦通。逸,逃也。
白话解释
佚,隐居遁世的人。字形采用“人”作边旁,采用“失”作声旁。另一种说法认为,“佚”是被人忽略、遗忘。
佚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519頁,第12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666頁,第1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506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338頁,第2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319頁,第14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155頁,第5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1975頁,第3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4077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1708頁,第3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206頁,第14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331頁,第13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2723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8156頁【補遺】第17219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2530頁,第3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700頁【崇文】第2797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084頁 |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341頁,第6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七冊,第391頁,第1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780頁,第3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