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字详情
八
八字概述
〔八〕字拼音是(bā),部首是八部,总笔画是2画,是独体字。
〔八〕字是独体字,五行属水。
〔八〕字仓颉码是HO,五笔是WTY,四角号码是80000,郑码是OA,中文电码是0360,区位码是1643。
〔八〕字的UNICODE是U+516B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0843,UTF-32:0000516B,UTF-8:E5 85 AB。
〔八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0009,属常用字。
〔八〕字异体字是丷、捌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下 部首:八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90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26頁,第26字
標點整理本: 第53頁,第33字
音《唐韻》:博拔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布拔切,𡘋音捌。《說文》:別也,象分別相背之形。【徐曰】數之八,兩兩相背,是別也。少隂數,木數也。《玉篇》:數也。
音又,《集韻》:補內切,音背。趙古則《六書本義》:八,音背,分異也,象分開相八形,轉爲布拔切,少隂數也。
音又,《韻補》叶筆別切,音䇷。張衡〈舞賦〉:聲變諧集,應激成節;度終復位,以授二八。
音又,《韻補》叶必益切,音璧。張衡〈西京賦〉:叉簇之所攙捔,徒博之所撞㧙;白日未及移𠷳,巳獮其什七八。
义又,八八。《通雅》:八八,外國語稱巴巴。《唐書・李懷光傳》:德宗以懷光外孫燕八八爲後。
卷目:考證・子集下 部首:八部
愛日堂藏本: 第67頁,第3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39頁,第41字
《張衡・西京賦》叉簇之所攙捔,徒博之所撞㧙。
謹照原文徒博改徒搏。
注解
〔八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八部。
〔八〕字拼音是bā,独体字。
〔八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bā] ⑴ 数名,七加一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捌”代)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上反切博拔切頁碼第35頁,第4字續丁孫
八
別也。象分別相背之形。凡八之屬皆从八。
附注林義光《文源》:「八、分双聲對轉,實本同字。」高鴻縉《中國字例》:「八之本意為分,取假象分背之形,指事字……後世借用為數目八九之八,久而不返,乃如刀為意符作分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三反切北拔反頁碼第114頁,第3行,第1字述
別也。象分別相背之形。凡八之屬皆從八。
鍇注臣鍇曰:「數之八兩兩相偶背之是別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上反切博拔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第192頁,第1字許惟賢第85頁,第4字
別也。
段注此以雙聲㬪韵說其義。今江浙俗語以物與人謂之八。與人則分別矣。
象分別相背之形。凡八之屬皆从八。
段注博拔切。古音在十一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段氏謂「八與人」,當為「把」之誤。
白话解释
八,划分、区别。像一分为二、相别相背的形状。所有与八相关的字,都采用“八”作边旁。
字形解说
甲骨文、金文、戰國文字、篆文諸形,都以左右各一筆外伸,以示分別之意,隸書繼之,楷書沿之。以上諸形,都據臆構的虛象造字。在六書中屬於指事。有學者以其像人之雙臂下垂外伸,義為手臂,則屬象形(《文字析義》P.15),可備一說。
八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64頁,第3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102頁,第1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92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46頁,第4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38頁,第4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38頁,第1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260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659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214頁,第1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26頁,第4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45頁,第4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363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1955頁【補遺】第16273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2721頁,第1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109頁【崇文】第433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36頁 |
| 17 | 說文新證 | 第80頁,第1字 |
| 18 | 章授筆記 | 第55頁,第3字 |
| 19 | 古字詁林 | 第一冊,第620頁,第1字 |
| 20 | 古字釋要 | 第102頁,第1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