冉字详情

rǎnㄖㄢˇ
冂部 共5画 独体字 U+5189 CJK 基本汉字
一级汉字通用字独体字

冂部

5画

5画 (冉)

独体字

象形字

MFD

GB

LDB

50447

0373

4029

U 5189

竖、横折钩、竖、横、横

冉字概述

〔冉〕字拼音是(rǎn),部首是冂部,总笔画是5画,是独体字。

〔冉〕字是独体字,五行属火。

〔冉〕字造字法是象形。本义是毛柔弱下垂的样子。

〔冉〕字仓颉码是GB,五笔是MFD,四角号码是50447,郑码是LDB,中文电码是0373,区位码是4029

〔冉〕字的UNICODE是U+5189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0873,UTF-32:00005189,UTF-8:E5 86 89。

〔冉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一级字表中,序号0258

〔冉〕字异体字是

汉字解释

rǎnㄖㄢˇ

基本解释

龟甲的边。
〔~~〕a。毛、枝条等柔软下垂;如“柳枝~~”;b。慢慢地,如“月亮~~升起”。
姓。

详细解释

形容词
1.象形。本义:毛柔弱下垂的样子。
2.同本义。
tenderly;
冄,毛冄冄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
冉弱(荏弱)
3.逐渐,渐进。常作“冉冉”。
gradually;
老冉冉其将至兮。 —— 《离骚》。注:“行貌。”冉内,行也。又冉冉,进也。 —— 《广雅》
冉冉悠悠(行动飘忽貌);冉冉缠缠(慢慢腾腾);冉内趋(指仕宦为政)
名词
1.龟壳的边缘。
edge of tortoise-shell;
2.姓。
冉魏(国名(350—352)东晋冉闵篡后赵自立,国号魏,史称冉魏。后为前燕所灭);冉求、冉雍、冉伯牛(春秋鲁人。都为孔子弟子)

古壮字释义

读音yiemj 差点、险些、 好险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下 部首:冂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95頁,第7

同文書局本: 第128頁,第36

標點整理本: 第56頁,第4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正韻𡘋而琰切,音染。玉篇》:毛冉冉也〔原文毛冉冉之冉字字形不同〕,行也、進也、侵也。

亦作冄。

注解

〔冉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冂部

〔冉〕字拼音是rǎn,独体字。

〔冉〕字造字法是象形。本义是毛柔弱下垂的样子。

〔冉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rǎn] ⑴ 龟甲的边。⑵ 〔~~〕a。毛、枝条等柔软下垂;如“柳枝~~”;b。慢慢地,如“月亮~~升起”。⑶ 姓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九下反切而琰切頁碼314頁,第10

異體冄、冉

冉毛冄冄也。象形。凡冄之屬皆从冄。

附注段玉裁注:「冄冄者,柔弱下垂之皃。」王筠句讀:「冄,今作冉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八反切柔檢反頁碼780頁,第7行,第1

冉毛冄冄也。象形。凡冄之屬,皆從冄。

鍇注臣鍇曰:「冄,弱也,象毛細而下垂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九下反切𤥎古音第七部頁碼1813頁,第3許惟賢792頁,第7

冉毛冄冄也。

段注冄冄者,柔弱下垂之皃。須部之𩓾,取下垂意。《女部》之㚩,取弱意。《離騷》。老冄冄其將至。此借冄冄爲冘冘。詩。荏染柔木。傳曰:荏染,柔意也。染卽冄之假借。凡言冄,言㚩皆謂弱。

象形。

段注𤥎。七部。

凡冄之屬皆从冄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今髯字正當作冄。

冉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621頁,第1字
2陳昌治本第785頁,第1字
3黃侃手批第599頁
4說文校箋第403頁,第1字
5說文考正第377頁,第2字
6說文今釋第1358頁,第1字
7說文約注第2315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4671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2005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246頁,第1字
11標注說文第390頁,第5字
12說文注箋第3232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9415頁【補遺】第17428頁
14通訓定聲第503頁,第4字
15說文義證第815頁【崇文】第3257頁
16說文句讀第1291頁
17說文新證第731頁,第1字
18章授筆記第395頁,第2字
19古字詁林第八冊,第364頁,第1字
20古字釋要第900頁,第2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