剟字详情
剟
剟字概述
〔剟〕字拼音是(duō),部首是刂部,总笔画是10画。
〔剟〕字是左右结构,四叠字 (含四叠字结构),可拆字为“叕、刂”。
〔剟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本义是削,删除。
〔剟〕字仓颉码是EEEEN,五笔是CCCJ,四角号码是72400,郑码是XSXK。
〔剟〕字的UNICODE是U+525F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1087,UTF-32:0000525F,UTF-8:E5 89 9F。
〔剟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三级字表中,序号7092。
〔剟〕字异体字是㓼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下 部首:刀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27頁,第9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41頁,第28字
標點整理本: 第69頁,第19字
音《唐韻》:陟劣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株劣切,𡘋音輟。《說文》:刊也。从刀,叕聲。《商子・定分篇》:有敢剟定法令者死。
义又,刺也。《史記・張耳陳餘傳》:吏治榜笞,數千刺剟,身無可擊者。
义又,割也。《前漢・賈誼傳》:剟寢戸之簾。【註】師古曰:剟謂割取之也。
义又,與掇通。《前漢・王嘉傳》:掇去宋弘。【註】師古曰:掇,讀曰剟。剟,削也。
音又,《唐韻》:丁活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都活切;《正韻》:都括切,𡘋音掇。郭璞《爾雅・序》:剟其瑕礫。【疏】剟削去其疵瑕瓦礫。剟音掇。
注解
〔剟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刀部。
〔剟〕字拼音是duō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叕、刂。
〔剟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本义是削,删除。
〔剟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duō] ⑴ 刊削;删除。《廣雅•釋詁三》:“剟,削也。”⑵ 割取;选取。《漢書•賈誼傳》:“盜者剟寢户之簾,搴兩廟之器。”⑶ 刺,戳。《史記•張耳陳餘列傳》:“榜笞數千,刺剟,身無可擊者,終不復言。”⑷ 击。《廣韻•末韻》:“剟,擊也。”⑸ 通“贅”。无用的。《淮南子•繆稱》:“物莫無所不用……是故聖人制其剟材,無所不用矣。”㈡ [chì] ⑴ 同“㓼”。《集韻•止韻》:“㓼,或作剟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陟劣切頁碼第135頁,第26字續丁孫
剟
刊也。从刀叕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八反切誅劣反頁碼第350頁,第2行,第2字述
刊也。從刀叕聲。
鍇注臣鍇按:《商子》曰:「有敢剟定法令者,死。」《越春秋》曰:「削剟之利。」剟,持有所刋也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陟劣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718頁,第2字許惟賢第319頁,第9字
刊也。
段注《商子》曰:有敢剟定法令者死。《賈誼傳》曰:盜者剟寢戸之簾。
从刀。叕聲。
段注陟劣切。十五部。
剟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269頁,第9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360頁,第10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279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179頁,第16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169頁,第14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606頁,第6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1065頁,第3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2481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886頁,第1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108頁,第7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176頁,第10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1386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4656頁【補遺】第16694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2697頁,第6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361頁【崇文】第1441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532頁 |
| 17 | 古字詁林 | 第四冊,第560頁,第2字 |
| 18 | 古字釋要 | 第445頁,第4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