度字详情
度
度字概述
〔度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dù、duó),部首是广部,总笔画是9画。
〔度〕字是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“广、廿、又”,五行属金。
〔度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又,庶省声。“又”即手,古代多用手、臂等来测量长度。本义是计量长短的标准,尺码。
〔度〕字仓颉码是ITE,五笔是YACI86,OACI98,四角号码是00247,郑码是TGEX,中文电码是1653,区位码是2240。
〔度〕字的UNICODE是U+5EA6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4230,UTF-32:00005EA6,UTF-8:E5 BA A6。
〔度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1622,属常用字。
〔度〕字异体字是㡯、剫、宅、渡、度、𢜬、𤸿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寅集下 部首:广部
武英殿刻本: 第828頁,第5字
同文書局本: 第345頁,第26字
標點整理本: 第288頁,第24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徒故仍,《正韻》:獨故切,𡘋音渡。《說文》:法制也。从又,𢉙省聲。【徐曰】又,手也。布指知尺,舒肱知尋,故从手。《書・舜典》:同律度量衡。【傳】度,丈尺也。《前漢・律歷志》:度者,分寸丈尺引也,所以度長短也。本起於黃鐘之長,以子穀秬黍中者,一黍之廣,度之九十分,黃鐘之長,一爲一分,十分爲寸,十寸爲尺,十尺爲丈,十丈爲引,而五度審矣。
义又,躔度。《書・堯典》〔疏〕:周天三百六十五度,日行一度,月行十三度。《禮・樂記》:百度得數而有常。【註】百度,百刻也。言日月晝夜不失正也。
义又,殳也。《周禮・地官・司市》:胥執鞭度。【註】度,殳也。【疏】因刻丈尺,則爲度。
义又,法度。《易・節卦》:節以制度。《禮・仲尼燕居》:制度在禮。
义又,度量。《前漢・高帝紀》:常有大度。
义又,風度。《唐書・張九齡傳》:風度能若九齡乎。
义又,初度。屈原〈離騷〉:皇覽揆予於初度。【註】初生年時也。
义又,姓。《廣韻》:出後漢荆州刺史度尚。
义又,縣度,山名。《前漢・西域傳》:縣度者,石也。谿谷不通,以繩相引而度。
义又,古度,樹名。左思〈吳都賦〉:松梓古度。
义又,《玉篇》與渡通,過也。《前漢・賈誼傳》:猶度江河亡維楫。
音又,《廣韻》:徒落切,音鐸。《爾雅・釋詁》:謀也。《詩・小雅》:周爰咨度。《左傳・襄四年》:咨親爲詢,咨禮爲度。
义又,《諡法》:心能制義曰度。
义又,投土於版也。《詩・大雅》:度之薨薨。【箋】度,猶投也。
义又,度支,官名。《唐書・百官志》:度支掌天下租賦物產豐約之宜,水陸道途之利,歲計所出,而支調之。
卷目:考證・寅集下 部首:广部
愛日堂藏本: 第207頁,第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46頁,第41字
《前漢・律歷志》度者,分寸丈尺引也。
謹照原文丈尺改尺丈。
《前漢・西域傳》縣度者,石也。
謹照原文改縣度,石山也。
注解
〔度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下,康熙部首是广部。
〔度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dù、duó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、又。
〔度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又,庶省声。“又”即手,古代多用手、臂等来测量长度。本义是计量长短的标准,尺码。
〔度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dù] ⑴ 计算长短的器具或单位⑵ 事物所达到的境界⑶ 分角的单位,一圆周角分为360度⑷ 依照计算的一定标准划分的单位⑸ 电能的单位,一千瓦小时电量的通称。⑹ 法则,应遵行的标准⑺ 哲学上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。⑻ 能容受的量⑼ 考虑,打算⑽ 过,由此到彼⑾ 量词,次⑿ 僧尼道士劝人出家⒀ 姓。㈡ [duó] ⑴ 计算,推测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三下反切徒故切頁碼第90頁,第19字續丁孫
度
法制也。从又,庶省聲。
附注段玉裁注:「寸、尺、咫、尋、常、仞皆以人之體為法。寸法人手之寸口……仞法伸臂一尋,皆於手取法,故从又。」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甲骨文从又持石,石亦聲。林義光《文源》謂本義當為『度量』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六反切特路反頁碼第247頁,第3行,第2字述
法制。從又,庶省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布指知尺,舒肱知尋,故從手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三下反切徒故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463頁,第9字許惟賢第208頁,第15字
法制也。
段注《論語》曰:謹權量。審法度。《中庸》曰:非天子不制度。今天下車同軌。古者五度。分寸尺丈引謂之制。《周禮》。出其淳制。天子巡守禮。制幣丈八尺。純三咫。純謂幅廣。
从又。
段注周制,寸尺咫尋常仭皆以人之體爲法。寸法人手之寸口。咫法中婦人手長八寸。仭法伸臂一尋。皆於手取法。故從又。
𢉙省聲。
段注徒故切。五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法制。古人尺寸多取人手寸口。
从又者,人手也。法制,取法于人手之長短。
法制也。古者尺寸多取人手寸口,故从又。
法制也。古者尺寸多取人手寸口。
白话解释
度,法制依据。字形采用“又”作边旁,采用省略了“四点底”的“庶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甲骨文字形從又、石聲。從又,像以手度物;從石,聲兼義,指所度量的對象。從戰國文字到楷書,字形改為從又、庶省聲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度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179頁,第10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251頁,第2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198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122頁,第11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116頁,第6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412頁,第3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705頁,第3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1653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601頁,第1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73頁,第4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122頁,第3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904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3491頁【補遺】第16518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1759頁,第1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248頁【崇文】第989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351頁 |
| 17 | 說文新證 | 第211頁,第1字 |
| 18 | 章授筆記 | 第133頁,第5字 |
| 19 | 古字詁林 | 第三冊,第456頁,第1字 |
| 20 | 古字釋要 | 第313頁,第2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