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字详情
加
加字概述
〔加〕字拼音是(jiā),部首是力部,总笔画是5画。
〔加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力、口”,五行属木。
〔加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力,从口。本义是添枝加叶说假话、虚报。
〔加〕字仓颉码是KSR,五笔是LKG86,EKG98,四角号码是46000,郑码是YMJ,中文电码是0502,区位码是2851。
〔加〕字的UNICODE是U+52A0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1152,UTF-32:000052A0,UTF-8:E5 8A A0。
〔加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0335,属常用字。
〔加〕字的近义词是添,反义词是减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下 部首:力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38頁,第6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46頁,第13字
標點整理本: 第75頁,第7字
音《唐韻》:古牙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居牙切,𡘋音家。《說文》:語相增加也。从力口。【徐曰】會意。《爾雅・釋詁》:重也。【註】重𤴁也。《玉篇》:益也。《論語》:又何加焉。
义又,《廣韻》:上也,陵也。《論語》:吾亦欲無加諸人。【註】陵也。
义又,《增韻》:施也,著也。《禮・冠義》:醮於客位,三加彌尊,加有成也。
音又,《韻補》叶居何切,音哥。東方朔〈七諫〉:蓬艾親入御于牀第兮,馬蘭踸踔而日加。棄捐葯芷與杜衡兮,余奈世之不知芳何。
音又,叶居之切,音姬。《三略》:柔有所設,剛有所施。弱有所用,彊有所加。
注解
〔加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力部。
〔加〕字拼音是jiā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力、口。
〔加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力,从口。本义是添枝加叶说假话、虚报。
〔加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iā] ⑴ 增多⑵ 把本来没有的添上去⑶ 把几个数合起来的算法⑷ 施以某种动作⑸ 使程度增高⑹ 超过⑺ 姓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三下反切古牙切頁碼第461頁,第3字續丁孫
加
語相增加也。从力从口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六反切間巴反頁碼第1082頁,第7行,第1字述
語相増加也。從力、口。
鍇注臣鍇按:史曰:「惡聲之加人也。」會意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三下反切古牙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第2800頁,第4字許惟賢第1216頁,第10字
語相譄加也。
段注譄各本作增。今正。增者,益也。義不與此同。譄下曰:加也。誣下曰:加也。此云語相譄加也。知譄誣加三字同義矣。誣人曰譄。亦曰加。故加从力。《論語》曰: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。吾亦欲無加諸人。《馬融》曰:加,陵也。袁宏曰:加,不得理之謂也。劉知幾《史通》曰:承其誣𡚶。重以加諸。韓愈《爭臣論》曰:吾聞君子不欲加諸人。而惡訐以爲直者。皆得加字本義。引申之,凡據其上曰加。故加巢卽架巢。
从力口。
段注謂有力之口也。會意。古牙切。十七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何亦加于肩上之義。
訓陵乃何(荷)之借,加在上亦何之借。荷與茄古亦通。《論語》「加諸人」可訓誣。
古音與「何」近,何訓負何,義與加亦近,《論語》「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」,此為本義。
加、何(今荷字)音近。
白话解释
加,说话夸张。字形采用“力、口”会义。
字形解说
金文已有加字,從力、從口,作上下結構。後來的戰國文字、篆文、隸書、楷書都是左右結構為主。從力表示工作上的表現,從口表示得到口頭的讚許,也就是在努力的基礎上獲得嘉許。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。
加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915頁,第4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1178頁,第3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876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613頁,第15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549頁,第12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2038頁,第1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3402頁,第1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6824頁,第2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2916頁,第3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365頁,第19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590頁,第3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4863頁,第3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13435頁【補遺】第18024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1980頁,第3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1216頁【崇文】第4861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2015頁 |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576頁,第9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十冊,第434頁,第1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1269頁,第9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