含字详情
含
含字概述
〔含〕字拼音是(hán),部首是口部,总笔画是7画。
〔含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今、口”,五行属水。
〔含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口,今声。本义是含在嘴里。
〔含〕字仓颉码是OINR,五笔是WYNK,四角号码是80602,郑码是ODXJ,中文电码是0698,区位码是2612。
〔含〕字的UNICODE是U+542B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1547,UTF-32:0000542B,UTF-8:E5 90 AB。
〔含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0800,属常用字。
〔含〕字的近义词是藏,反义词是露,异体字是唅、琀、𠲒、𡇜、𪢪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上 部首:口部
武英殿刻本: 第414頁,第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78頁,第14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06頁,第2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胡男切,音涵。《說文》:嗛也。《廣韻》:銜也。《莊子・馬蹄篇》:含哺而熙。
义又,《禮・月令》:羞以含桃,先薦寢廟。【註】含桃,櫻桃也。【釋文】含,亦作函。一說鸎鳥所含,故亦名鸎桃。
音又,《正韻》:包也、容也。《易・坤卦》:含弘光大,品物咸亨。又,〈文言〉:含萬物而化光。《書・盤庚》:惟爾含德㊟〔「惟爾含德」之「爾」,原文作「汝」〕。
义又,後漢梁鴻詩:麥含含兮先秀。【註】含含,麥盛貌。
音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胡紺切,涵去聲。《廣韻》本作琀,《集韻》通作唅。《禮・檀弓》:邾婁考公之喪,徐君使容居來弔含。【疏】含,以玉實口也。《春秋・文五年》:王使榮叔歸含。【註】珠玉曰含,含口實也。《周禮・春官・典瑞》:共飯玉、含玉、贈玉。【註】含玉柱左右顚及在口中者。〇【按】《禮・檀弓》〔釋文〕:含,和闇反。《春秋》、《周禮》〔釋文〕:含,戸暗反。《春秋》亦作唅。
注解
〔含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。
〔含〕字拼音是há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今、口。
〔含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口,今声。本义是含在嘴里。
〔含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hán] ⑴ 衔在嘴里,不吐出也不咽下⑵ 藏在里面,包容在里面⑶ 怀有某种感情或意思,不完全表露出来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上反切胡男切頁碼第40頁,第35字續丁孫
含
嗛也。从口今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三反切侯貪反頁碼第124頁,第7行,第1字述
銜也。從口今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上反切胡男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220頁,第1字許惟賢第97頁,第4字
嗛也。从口。今聲。
段注胡男切。古音在七部。《禮樂志》。吟靑黃。以吟爲含。
白话解释
含,口有所衔。字形采用“口”作边旁,“今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金文字形從口、今聲。從口,指口中含物的動作;今聲,表示音讀。戰國文字、篆文、楷書字形都承金文作從口、含聲。隸書字形體訛變為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含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75頁,第3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114頁,第9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101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53頁,第4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46頁,第7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61頁,第1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301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752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247頁,第4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30頁,第24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52頁,第1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415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2108頁【補遺】第16298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363頁,第2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122頁【崇文】第485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55頁 |
| 17 | 古字詁林 | 第二冊,第14頁,第3字 |
| 18 | 古字釋要 | 第125頁,第5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