吽字详情
吽
口部
共7画
左右结构
U+543D
CJK 基本汉字
二级汉字
吽字概述
〔吽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hǒu、hōng、ōu),部首是口部,总笔画是7画。
〔吽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口、牛”。
〔吽〕字仓颉码是RHQ,五笔是KRHH86,KTGH98,四角号码是65000,郑码是JMB。
〔吽〕字的UNICODE是U+543D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1565,UTF-32:0000543D,UTF-8:E5 90 BD。
〔吽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二级字表中,序号3709。
〔吽〕字异体字是吼、呍、𠴣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上 部首:口部
武英殿刻本: 第417頁,第5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80頁,第2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07頁,第11字
义《字彙》同上(同「吼」)。
音又,《集韻》:於今切,音隂。《玉篇》:牛鳴也。
音又,《集韻》:魚侯切,音齵。《前漢・東方朔傳》:狋吽牙者,兩犬爭也。【註】吽,五侯反。
义又,《正字通》:梵呪多用吽字。
音又,叶職容切,音鐘。張昱〈輦下曲〉「守內番僧日念吽,御㕑酒肉按時供」,叶下重。
注解
〔吽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。
〔吽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hǒu、hōng、ōu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口、牛。
〔吽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hǒu] ⑴ 古同“吼”。㈡ [hōng] ⑴ 佛教咒语用字。㈢ [ōu] ⑴ 〔~牙〕狗争斗的声音。亦作“吽呀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