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字详情
品
品字概述
〔品〕字拼音是(pǐn),部首是口部,总笔画是9画。
〔品〕字是品字结构,三叠字 (三角三叠字),可拆字为“口、吅”,五行属水。
〔品〕字造字法是会意,从三口。口代表人,三个表多数,意即众多的人。本义是众多。
〔品〕字仓颉码是RRR,五笔是KKKF,四角号码是60660,郑码是JJJ,中文电码是0756,区位码是3823。
〔品〕字的UNICODE是U+54C1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1697,UTF-32:000054C1,UTF-8:E5 93 81。
〔品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1503,属常用字。
〔品〕字异体字是𠯮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上 部首:口部
武英殿刻本: 第436頁,第7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88頁,第12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16頁,第2字
音《唐韻》:丕飮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丕錦切,𡘋匹上聲。《說文》:衆庶也。《廣韻》:類也。《易・乾卦》:品物流形。【疏】品類之物,流布成形。
义又,《書・舜典》:五品不遜。【疏】品爲品秩,一家之內,尊𤰞之差,卽父母兄弟子是也。
义又,《增韻》:物件曰品。《書・禹貢》:厥貢惟金三品。【疏】鄭云以爲金三品者,銅三色也。《易・巽卦》:田獲三品。【註】一曰乾豆,二曰賔客,三曰充君之庖。《禮・禮器》:薦不美多品。又,〈少儀〉:問品味,曰:子亟食于某乎。【疏】品味者,殽饌也。《周禮・天官・膳夫》:品,嘗食㊟〔「品」上有「膳夫授祭」四字,「嘗」下有「王乃食」三字。原文作「膳夫授祭品,嘗食,王乃食」〕。【註】品者,每物皆嘗之,道尊者也。
义又,《韻會》:品格也。《禮・檀弓》:品節斯,斯之謂禮。【疏】品,階格也、節制斷也。
义又,《玉篇》:齊也。〈周語〉:品其百籩。
义又,同「也」。《前漢・李尋傳》:百里爲品。【註】孟康曰:品,同「也」,言百里內數度同「也」。
义又,《玉篇》:官品。〈周語〉:外官不過九品。【註】九卿也。
义又,《廣韻》:式也、法也。
义又,《廣韻》:二口則生訟,三口乃能品量。
义又,官名。《正字通》:唐宦官曰品官。
义又,《廣韻》:姓也。出何氏《姓苑》。《正字通》:明有品嵒。
义又,地名。《左傳・文十五年》:楚子乗驛㊟〔「驛」,原文作「馹」〕,會師于臨品。
义又,《前漢・西域傳》:戎盧國王治𤰞品城。
卷目:考證・丑集上 部首:口部
愛日堂藏本: 第94頁,第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41頁,第14字
《書・禹貢》厥貢惟金三品。《疏》鄭云以爲金三品者,銅三色也。
謹照原文鄭云改鄭元。
《左傳・文十五年》楚予乗驛。
謹照原文十五年改十六年。驛改馹。
注解
〔品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。
〔品〕字拼音是pǐn,品字结构,可拆字为口、吅。
〔品〕字造字法是会意,从三口。口代表人,三个表多数,意即众多的人。本义是众多。
〔品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pǐn] ⑴ 物件⑵ 等级,种类⑶ 性质⑷ 体察出好坏、优劣等⑸ 指吹弄乐器⑹ 姓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丕飲切頁碼第63頁,第5字續丁孫
品
眾庶也。从三口。凡品之屬皆从品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四反切披甚反頁碼第180頁,第5行,第1字述
衆庻也。從三口。凡品之屬,皆從品。
鍇注臣鍇按:《國語》曰:「天子千品萬官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丕飮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338頁,第1字許惟賢第151頁,第7字
眾庶也。从三口。
段注人三爲眾。故從三口。會意。丕飮切。七部。
凡品之屬皆从品。
白话解释
品,众庶万民。字形采用三个“口”会义。所有与品相关的字都采用“品”作边旁。
字形解说
從甲骨文到楷書,品字字形都是從三口,以會眾人的意思。在六書中屬於同文會意。
品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125頁,第1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183頁,第3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149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87頁,第13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82頁,第10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287頁,第1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491頁,第3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1198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430頁,第2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51頁,第10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88頁,第12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658頁,第2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2794頁【補遺】第16403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385頁,第1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181頁【崇文】第721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250頁 |
| 17 | 說文新證 | 第141頁,第2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二冊,第615頁,第1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231頁,第4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