堧字详情
堧
土部
共12画
左右结构
U+5827
CJK 基本汉字
三级汉字
堧字概述
〔堧〕字拼音是(ruán),部首是土部,总笔画是12画。
〔堧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土、耎”。
〔堧〕字造字法是俗作壖。形声。从土,耎( ruán )声。亦作“壖”。本义是余地,隙地。
〔堧〕字仓颉码是GMBK,五笔是FDMD,四角号码是41184,郑码是BGGD。
〔堧〕字的UNICODE是U+5827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2567,UTF-32:00005827,UTF-8:E5 A0 A7。
〔堧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三级字表中,序号7293。
〔堧〕字异体字是㽭、壖、𤲬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中 部首:土部
武英殿刻本: 第544頁,第3字
同文書局本: 第233頁,第24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65頁,第27字
音《廣韻》:而緣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而宣切 —— 𡘋同「壖」。韋昭曰:河邊地。張晏曰:城旁地。一曰城下田。
义又,廟外垣內游地。《前漢・申屠嘉傳》:鼂錯穿太上皇廟堧垣。師古曰:堧者,外垣之內,內垣之外。
音又,《廣韻》:乃臥切;《集韻》:奴臥切,𡘋音愞 —— 沙土也。又,《集韻》:奴亂切,音餪 —— 水濵地。亦作㽭𤲬壖。互見壖字註。
注解
〔堧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中,康熙部首是土部。
〔堧〕字拼音是ruá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土、耎。
〔堧〕字造字法是俗作壖。形声。从土,耎( ruán )声。亦作“壖”。本义是余地,隙地。
〔堧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ruán] ⑴ 城下宫庙外及水边等处的空地或田地:“税城廓~及园田。”⑵ 古代宫殿的外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