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字详情
多
多字概述
〔多〕字拼音是(duō),部首是夕部,总笔画是6画。
〔多〕字是上下结构,二叠字 (上下二叠字),可拆字为“夕、夕”,五行属火。
〔多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从二“夕”。表示数量大。本义是多,数量大,与“少”、“寡”相对。
〔多〕字仓颉码是NINI,五笔是QQU,四角号码是27207,郑码是RSRS,中文电码是1122,区位码是2264。
〔多〕字的UNICODE是U+591A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2810,UTF-32:0000591A,UTF-8:E5 A4 9A。
〔多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0507,属常用字。
〔多〕字的近义词是众,反义词是寡、寡、字、少,异体字是夛、𠀰、𡏗、𡖇、𡖈、𡖩、𢑑、𢑰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下 部首:夕部
武英殿刻本: 第582頁,第5字
同文書局本: 第246頁,第11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81頁,第22字
音《廣韻》、《正韻》:得何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當何切,𡘋朵平聲。《爾雅・釋詁》:衆也。《詩・小雅》:謀夫孔多。《增韻》:不少也。《易・謙卦象傳》:君子以裒多益寡。《禮・坊記》:取數多者,仁也。
义又,勝也。《禮・檀弓》:曾子曰:多矣乎,予出祖者。【註】曾子聞子游喪事有進無退之言,以爲勝于已之所說出祖也㊟〔「勝于已之所說」,「已」應作「己」,「已」為「己」形誤。原文作:以爲勝于己之所說出祖也〕。《史記・高帝紀》:臣之業所就,孰與仲多。
义又,刻求也。《左傳・僖七年》:後之人必求多于汝,汝必不免。
义又,稱美也。《前漢・袁盎傳》:諸公聞之皆多盎。《後漢・馮異傳》:諸將皆言願屬大樹將軍,帝以此多之。
义又,戰功曰多,見《周禮・夏官・司勲》。
义又,荒俗呼父爲阿多。《唐書・德宗紀》:正元六年,回紇可汗謝其次相曰:惟仰食于阿多。
义又,姓。漢多軍、多卯,宋多岳。
义又,梵語吃栗多,華言賤人;底栗多,華言畜生。
义又,樹名。貝多樹,出摩伽陀國,長六七丈,冬不凋。見《酉陽雜俎》。又,南印建那補羅國北有多羅樹,株三十餘里,其葉長廣,其色光潤,諸國書寫采用之。見《西域記》。
音又,叶都牢切,音刀。蘇轍〈巫山廟〉詩:歸來無恙無以報,山下麥熟可作醪;神君尊貴豈待我,再拜長跪神所多。又,《詩・魯頌》:享以騂犧,是饗是宜,降福既多。《正字通》:〔朱傳〕犧,虚宜、虚何二反;宜,牛奇、牛多二反;多,章移、當何二反。《字彙》專叶音趨,不知《詩》有二反也。〇【按】朱子意,若从上虚宜切之犧,牛奇切之宜,則當何切之多,宜叶章移切,音貲;若从下多字叶,則犧叶虚何切,音呵,宜叶牛多切,音哦。一在支韻止攝,一在歌韻果攝,《字彙》叶逡須切,音趨,錯入虞韻遇攝,《正字通》譏《字彙》不知二反,殊不知其錯入虞韻,幷不知一反也。
义《說文》:多,重也,从重夕。夕者,相繹也,故爲多。重夕爲多,重日爲曡。
卷目:考證・丑集下 部首:夕部
愛日堂藏本: 第126頁,第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42頁,第31字
《禮・坊記》取數多者,仁也。
謹照原書坊記改表記。
《左傳・僖七年》後之人必求多于汝。
謹照原文必求改將求。
注解
〔多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下,康熙部首是夕部。
〔多〕字拼音是duō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夕、夕。
〔多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从二“夕”。表示数量大。本义是多,数量大,与“少”、“寡”相对。
〔多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duō] ⑴ 数量大,与“少”、“寡”相对⑵ 数目在二以上⑶ 有余,比一定的数目大⑷ 过分,不必要的⑸ 相差的程度大⑹ 表示惊异、赞叹⑺ 表示某种程度⑻ 表疑问⑼ 姓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七上反切得何切頁碼第223頁,第13字續丁孫
𡖈
異體多、多
重也。从重夕。夕者,相繹也,故爲多。重夕爲多,重日爲曡。凡多之屬皆从多。
𡖇
古文多。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甲骨文从二肉,會多饒之意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三反切兜戈反頁碼第570頁,第5行,第1字述
重也。從重夕。夕,相繹也,故爲多。重夕爲多,重日爲曡。凡多之屬,皆從多。
鍇注臣鍇曰:「《周禮》又謂『戰功曰多。』《尚書》文侯之命曰『汝多脩』是也。繹之言尋也,不絶之意也。又,夏謂『祭之,朙日又祭爲繹。』謂尋前日之事也;今夕復尋前夕之事,是爲多者,事之過多也。疊者,重積前日之事以成之也,不爲過多也,故重日則爲疊;重夕則爲多。夕者,萬物息焉,君子之所以安身,小人之所以息力。故宴樂之事,猶曰臣卜其晝,未卜其夜,況於力役而可夕爲之乎?故重夕爲多也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571頁,第3行,第1字述
古文並夕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七上反切得何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第1261頁,第4字許惟賢第553頁,第6字
緟也。
段注緟者,增益也。故爲多。多者勝少者。故引伸爲勝之偁。戰功曰多。言勝於人也。
从緟夕。
段注會意。得何切。十七部。
夕者,相繹也。故爲多。
段注相繹者,相引於無窮也。抽絲曰繹。夕繹曡韵。說从重夕之意。
緟夕爲多。緟日爲曡。凡多之屬皆从多。
古文。並夕。
段注有並與重別者,如棘棗是也。有並與重不別者,𡖇多是也。
白话解释
多,重复。字形采用“重夕”会义。夕,表示相演绎,所以变成多。重叠“夕”字叫“多”;重叠“日”字叫“曡”。所有与多相关的 字,都采用“多”作边旁。,这是古文写法的“多”字。
字形解说
甲骨文至楷書,都從二「夕」構形,且多作上下相疊的組合,偶有作左右並列之形。「夕」本義是月亮,字從二夕構形,觀察宇宙天文,並無此現象。其實,此字中的「夕」,乃是「(肉)」的異體。「肉」的甲骨文,或作「
」、「
」,在「
(祭)」中則作「
」、在「
(膏)」中則作「
」。因此,「
」、「
」乃是取二肉相疊或並列的意思,在六書中屬於同文會意。
多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440頁,第2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564頁,第6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434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283頁,第10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272頁,第2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980頁,第1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1680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3589頁,第2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1445頁,第2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173頁,第13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279頁,第8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2279頁,第2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7020頁【補遺】第17053頁【補編】第14894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1934頁,第1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593頁【崇文】第2369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908頁 |
| 17 | 說文新證 | 第557頁,第1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六冊,第531頁,第2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674頁,第3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