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字详情

ㄉㄚˋdàiㄉㄞˋtàiㄊㄞˋ
大部 共3画 独体字 U+5927 CJK 基本汉字
最常用字一级汉字常用字通用字独体字

大部

3画

3画 (大)

独体字

象形字

DDDD

K

GD

40800

1129

2083

U 5927

横、撇、捺

大字概述

〔大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dà、dài、tài),部首是大部,总笔画是3画,是独体字。

〔大〕字是独体字,五行属火。

〔大〕字造字法是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人的正面形,有手有脚。“大”是汉字部首之一,从“大”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。本义是大小的“大”。

〔大〕字仓颉码是K,五笔是DDDD,四角号码是40800,郑码是GD,中文电码是1129,区位码是2083

〔大〕字的UNICODE是U+5927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2823,UTF-32:00005927,UTF-8:E5 A4 A7。

〔大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一级字表中,序号0032,属常用字

〔大〕字的近义词是广、巨、庞、硕、阔,反义词是,异体字是𠘲

汉字解释

1ㄉㄚˋ

基本解释

指面积、体积、容量、数量、强度、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,与“”相对。~厅。~政。~气候。夜郎自~。~腹便便。
指大小的对比。这间房有那间两个~。
规模广,程度深,性质重要。~局。~众。
用于“”后,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。不~高兴。
年长,排行第一。老~。
敬辞。~作。~名。~手笔。
时间更远。~前年。
〔~夫〕古代官职,位于“”之下,“”之上。
超过事物一半,不很详细,不很准确。~概。~凡。

详细解释

形容词
1.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人的正面形,有手有脚。“”是汉字部首之一,从“”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。本义:大小的“
2.形容体积、面积、数量、力量、规模、程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。与“”相对。
big; large; great;
大,天大地大人亦大,故大象人形。古文大也,籀文介,改古文亦象人形。凡大人、大夫、太子、太君,皆尊词。 —— 《说文》遵彼大路兮。 —— 《诗·郑风·遵大路》大有。 —— 《易》。释文:“大有,包容丰富之象。”大报天而主日也。 —— 《礼记·郊特牲》。其朝践用两大尊。 —— 《周礼·司尊彝》。司农注:“大,古之瓦尊。”而祭大山之邑也。 —— 《谷梁传·桓公元年》然后会于大庙。 —— 《礼记·祭统》。注:“始祖庙也。”大,小大也。 —— 《广韵》奠高山大川。 —— 《书·禹贡》古田常上请爵禄而行之群臣,下大斗斛而施于百姓。 —— 《韩非子·二柄》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? —— 《列子·汤问》忽一人大呼。 —— 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
一只大口袋;山上的大白楼;大浸(大水);大美(大功德,大功业);大蔡(大龟);大泉(大钱)
3.年辈较长或排行第一的。
senior; eldest;
大兄言办饭,大嫂言视马。 —— 汉乐府《孤儿行》诸葛恢大女适太尉 庾亮儿。 —— 《世说新语·方正》
大妇(长子之妻);大宗(宗法社会以嫡系长房为“大宗”;余子为小宗)
4.重要,重大。
important; main;
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。 —— 诸葛亮《出师表》愿牢定大计,莫用众人之议也! —— 《资治通鉴》
大头脑(主脑;主旨);大八丈(大人物);大柄(大权);大趣(大旨;主要的旨趣)
5.德高望重的。
be of noble character and high prestige; with great virtue and high prestige;
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。 —— 《庄子·秋水》王年小而位大。 —— 《世说新语·排调》利见大人。 —— 《易·乾》
大操(高尚的操守);大贤(才德超群的人)
6.超过一般。
heavy; strong; loud;
陶公少有大志,家酷贫。 —— 《世说新语·贤缓》
7.学识渊博的。
be learned; have great learning;
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。 —— 《孟子·尽心上》
8.规模大。
general; main; major;
胡人大入塞。 —— 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公子乃置酒大会宾客。 —— 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大手术;大反攻
9.性质严重。
serious;
欺君不忠,母病不孝,不忠不孝,其罪莫大。 —— 《世说新语·政事》
10.尊称对方的事物 your。敬语。
大作;尊姓大名。
11.用在时令、时间或节日前表示强调。
大白天;大清早;大喜的日子。
副词
1.达到很广范围或很高程度,大肆。
greatly; fully;
约以连兵大举。 —— 宋· 文天祥《指南录·后序》此臣所课大患也。 —— 宋· 苏轼《教战守》
大长志气;大吃一惊;大大增加;大办农业
2.很,太,非常。
very;
居简而行简,无乃大简乎? —— 《论语·雍也》大谩,愿闻其要。 —— 《庄子·天道》告之以大古,教之以至顺。 —— 《荀子·非十二子》少年大骇。 —— 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门者答揖大喜奔出。 —— 明· 宗臣《报刘一丈书》何竟日默默在此,大类女郎也。 —— 明· 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。又如:不大好;不大舒服;大肯(非常愿意)
3.经常 often——加“不大”则表示不经常 [not often]。
不大吃面;不大回家
4.前天或后天的前一天或后一天 。
further ahead or behind;
大前天;大后天
名词
1.大人。
adult; grown-up;
刘道生日夕在事,大小殊快。 —— 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小大稽首。 —— 《诗·小雅·楚茨》
2.大小。
size;
今年杀诸贼奴,当取金印如斗大。 —— 《世说新语·尤悔》
3.〈方〉∶父亲 。
father;
俺大叫俺来上海看看你
4.〈方〉∶指伯父或叔父 。
uncle;
俺三大是个劳模
5.姓。
动词
1.长大。
be brought up;
小时了了,大未必佳。 —— 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
2.超过。
surpass;
亦无大大王。 —— 《战国策·秦策二》
3.另见 dài。

2dàiㄉㄞˋ

基本解释

〔~夫〕医生(“”读轻声)。
〔~王〕戏曲、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(“”读轻声)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1.见“大夫”、“大王”
2.用同“”。世代。
generation;
陵家历大为军将,世世从军为国征。 —— 《敦煌变文集·李陵变文》
3.另见 dà。

3tàiㄊㄞˋ

基本解释

古通“”。
古通“”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下 部首:大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586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248頁,第1

標點整理本: 第183頁,第45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徒蓋切。正韻》:度柰切,𡘋音汏 —— 小之對。易・乾卦》:大哉乾元。老子《道德經》:域中有四大,道大、天大、地大,王亦大。莊子・天地篇》:不同同之謂大。〈則陽篇〉:天地者,形之大;隂陽者,氣之大。

又,初也。禮・文王世子》:天子視學,大昕鼓徵。【註】日初明,擊鼓徵召學士,使早至也。

又,徧也。禮・郊特牲》:大報天而主日。

又,肥美也。儀禮・公食大夫禮》:士羞,庶羞皆有大,贊者辨取庶羞之大以治賔。【註】大,以肥美者特爲臠,所以祭也。

又,過也。戰國策》:無大大王。

又,長也。爾雅・釋器》:珪大尺二寸謂之玠。【疏】大,長也。

又,都大,官名。宋制有兩都大,一提舉茶馬,一提點坑冶鑄錢與提𠛬序官。

又,措大,士也。書言故事》:窮措大,眼孔小,與錢十萬貫,塞破屋子矣。

又,唐大,弓名。見《周禮・夏官》。

又,四大,地、水、火、風也,見梵書《圓覺經》。

又,姓大。廷氏之後。見《風俗通》。

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他蓋切,音忲 —— 《》大和、大極,《》、《》大王、大師,《》大羹、大牢 —— 𡘋音泰。

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𡘋唐佐切,音䭾。杜甫〈天狗賦〉:不愛力以許人兮,能絕目以爲大。

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吐臥切,音拕 —— 猛也、甚也。禮・童子不衣裘裳》〔註〕:鄭康成爲大溫也,徐邈大音唾。

又,叶徒計切,音第。詩・大雅》:戎雖小子,而式弘大 —— 叶厲泄愒敗。

正字通》:楊愼曰:大無音一駕切者,韻書二十二禡不收。考《淮南子》,宋康王世,有雀生鸇,占曰:小而生大,必霸天下。大叶下,古亦有一駕切之音。

說文》:天大、地大,人亦大,象人形。【徐曰】本古文人字。一曰他達切,經史大、太、泰通。

卷目:考證・丑集下 部首:大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127頁,第3

同文書局本: 第1642頁,第34

《儀禮・公食大夫禮》士羞,庶羞皆有大,贊者辨取庶羞之大,以治賓。

謹照原文治賓改授賓。

注解

〔大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下,康熙部首是大部

〔大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dà、dài、tài,独体字。

〔大〕字造字法是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人的正面形,有手有脚。“大”是汉字部首之一,从“大”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。本义是大小的“大”。

〔大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dà] ⑴ 指面积、体积、容量、数量、强度、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,与“小”相对⑵ 指大小的对比⑶ 规模广,程度深,性质重要⑷ 用于“不”后,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⑸ 年长,排行第一⑹ 敬辞⑺ 时间更远⑻ 〔~夫〕古代官职,位于“卿”之下,“士”之上。⑼ 超过事物一半,不很详细,不很准确 [dài] ⑴ 〔~夫〕医生(“夫”读轻声)。⑵ 〔~王〕戏曲、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(“王”读轻声)。 [tài] ⑴ 古通“太”。⑵ 古通“泰”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下反切他達切、徒蓋切頁碼342頁,第16

大天大,地大,人亦大。故大象人形。古文大也。凡大之屬皆从大。

附注王筠釋例:「此謂天地之大,無由象之以作字,故象人之形以作大字,非謂大字即是人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反切特奈反頁碼833頁,第6行,第1

大天大、地大、人亦大焉。象人形,古文人也。凡大之屬,皆從大。

鍇注臣鍇按:《老子》:「天大、地大、王亦大也。」古文亦以此爲人字也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下反切徒葢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1966頁,第1許惟賢860頁,第1

大天大。地大。人亦大焉。

段注依《韵會》訂。

象人形。

段注《老子》曰:道大。天大。地大。人亦大。人法地。地法天。天法道。按天之文从一大。則先造大字也。人儿之文但象臂脛。大文則首手足皆具。而可以參天地。是爲大。徒葢切。十五部。

古文𦓐也。

段注大下云古文𦓐𦓐下云籒文大。此以古文籒文互釋。明衹一字而體稍異。後來小篆偏旁或从古,或从籒。故不得不殊爲二部。亦猶从人从儿必分系二部也。然則小篆作何字。曰:小篆作古文也。

凡大之屬皆从大。

白话解释

大,天大,地大,人也大。所以“大”字像人的形象。大,这也是古文写法的“才”字。所有与大相关的字,都采用“大”作边旁。

字形解说

甲骨文之,像人正面跨立的樣子。金文,顯承甲文而來。戰國文字第一例,以平直線條表現,仍不失為象形。第二例,上身和下身分開,不免失形;第三例,上下截然兩分,更失其形。篆文,最似金文之形,像有頭、雙手、身軀、雙腳,以跨立之形示義。字經隸書,分作二形,前者似仍能保持人跨立之形,後者則左、右橫畫上翹,也就不易瞭解其原形了。楷書沿之隸書第一例而定體。以上諸形,都據具體的實象造字。在六書中屬於象形。

大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674頁,第4字
2陳昌治本第854頁,第2字
3黃侃手批第649頁
4說文校箋第438頁,第9字
5說文考正第406頁,第6字
6說文今釋第1469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2504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5006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2159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267頁,第13字
11標注說文第424頁,第7字
12說文注箋第3510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10086頁【補遺】第17533頁
14通訓定聲第2603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874頁【崇文】第3493頁
16說文句讀第1412頁
17說文新證第763頁,第2字
18古字詁林第八冊,第771頁,第2字
19古字釋要第960頁,第11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