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字详情
宁
宁字概述
〔宁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níng、nìng、zhù),部首是宀部,总笔画是5画。
〔宁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宀、丁”,五行属火。
〔宁〕字造字法是本作“寍”。从宀( mián ),从心,从皿。表示住在屋里有饭吃就安心了。后世假“寧”为“寍”,“寧”行而“寍”废。今用“宁”字作“寧”简化字。“宁”本读 zhù ,是“贮”的本字。本义是安宁,平安。
〔宁〕字仓颉码是JMN,五笔是PSJ,四角号码是30201,郑码是WDAI,中文电码是1337,区位码是3694。
〔宁〕字的UNICODE是U+5B81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3425,UTF-32:00005B81,UTF-8:E5 AE 81。
〔宁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0312,属常用字。
〔宁〕字异体字是㝉、㝕、佇、寍、寕、寗、寜、寧、甯、貯、𡧾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寅集上 部首:宀部
武英殿刻本: 第665頁,第4字
同文書局本: 第281頁,第12字
標點整理本: 第219頁,第42字
音《唐韻》:直呂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展呂切,𡘋音佇。《爾雅・釋宮》:門屛之閒謂之宁。《禮・曲禮》:天子當宁而立。【註】門內屛外,人君視朝所宁立處。
音又,《集韻》:通作著。《詩・齊風》:俟我于宁乎而。今作著。
音又,《廣韻》:直魚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𨻰如切,𡘋音除 —— 義同。
义又,《說文》:宁,辦積物也,象上隆四周之形。〇【按】積物,與《爾雅》正意相背,《韻會》六麌分註。
卷目:考證・寅集上 部首:宀部
愛日堂藏本: 第155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44頁,第13字
《說文》宁辦積物也。
謹照原文辦改辨。
注解
〔宁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上,康熙部首是宀部。
〔宁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níng、nìng、zhù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宀、丁。
〔宁〕字造字法是本作“寍”。从宀( mián ),从心,从皿。表示住在屋里有饭吃就安心了。后世假“寧”为“寍”,“寧”行而“寍”废。今用“宁”字作“寧”简化字。“宁”本读 zhù ,是“贮”的本字。本义是安宁,平安。
〔宁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níng] ⑴ 平安,安定⑵ 旧时已嫁的女子或在外子女回家省视父母⑶ 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的别称。沪~铁路⑷ 姓。㈡ [nìng] ⑴ 情愿⑵ 岂,难道⑶ 语助,无实际意义㈢ [zhù] ⑴ 同“貯”。贮藏;积聚。⑵ 古代宫室门屏之间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四下反切直呂切頁碼第483頁,第6字續丁孫
宁
辨積物也。象形。凡宁之屬皆从宁。
附注按:古文字是櫥、匵的象形初文。甲骨文、金文貯字或作宁中藏貝形。宁、貯原為一字,後分化為二字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八反切直與反頁碼第1126頁,第7行,第1字述
辨積物也。象形。凡宁之屬,皆從宁。
鍇注臣鍇曰:「辨,分別也。宁象上隆四周之形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四下反切直侶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2948頁,第4字許惟賢第1281頁,第6字
辨積物也。
段注辨今俗字作辦。音蒲莧切。古無二字二音也。《周禮》。以辨民器。辨,具也。分別而具之。故其字从刀。積者,聚也。宁與貯葢古今字。《周禮》注作𡪄。《史記》作積著。釋宫。門屛之閒曰宁。郭云:人君視朝所宁立處。《毛詩傳》云:宁立,久立也。然則凡云宁立者,正積物之義之引申。俗字作佇,作竚。皆非是。以其可宁立也,故謂之宁。《齊風》作著。
象形。
段注其旁有禦。其下有阯。其上有顚。辦積之形也。直侣切。五部。
凡宁之屬皆从宁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辨積物也。辨即今辦字。
為一切積貯之總稱。
字形解说
甲骨文三例,第一例作,由「皿」、「丁」二字構成。從丁,乃頂之初文,示篤實義。從皿,聲符,注明音讀,兼表義。皿,本義為飯食用器。會二字得安寧義。第二例從丁、皿聲,外加小點,乃囗(音ㄨㄟˊ)之省,此方國繁文之例。第三例外加「宀」,示居家而安,從宀、
聲。金文二例,首例承自甲骨文第三例;第二例加「心」,示心中安寧,從丁、寍聲。戰國文字承自金文第二例。篆文承自金文第二例,所從「丁」訛變作「丂」。隸書承自戰國文字,所從「皿」變易作「罒」。楷書承自隸書而定體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規範字作「宁」。
宁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958頁,第4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1237頁,第1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917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647頁,第1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575頁,第3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2143頁,第1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3573頁,第1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7174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3053頁,第1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383頁,第10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621頁,第4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5114頁,第2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14033頁【補遺】第18105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1723頁,第4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1281頁【崇文】第5121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2115頁 |
| 17 | 說文新證 | 第948頁,第2字 |
| 18 | 章授筆記 | 第603頁,第1字 |
| 19 | 古字詁林 | 第十冊,第856頁,第1字 |
| 20 | 古字釋要 | 第1325頁,第2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