寸字详情
寸
寸字概述
〔寸〕字拼音是(cùn),部首是寸部,总笔画是3画,是独体字。
〔寸〕字是独体字,五行属金。
〔寸〕字造字法是指事。小篆字形,从又,从一。“又”象手形,“一”指下手腕一寸之处。“寸”是汉字部首之一,从“寸”的字往往与“手”有关。本义是中医切脉,称距离手腕一寸长的部位为“寸口”,简称“寸”。
〔寸〕字仓颉码是DI,五笔是FGHY,四角号码是40300,郑码是DS,中文电码是1407,区位码是2071。
〔寸〕字的UNICODE是U+5BF8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3544,UTF-32:00005BF8,UTF-8:E5 AF B8。
〔寸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0031,属常用字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寅集上 部首:寸部
武英殿刻本: 第693頁,第3字
同文書局本: 第293頁,第32字
標點整理本: 第232頁,第48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:倉困切;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村困切,𡘋村去聲。《說文》:十分也,人手卻一寸,動𧖴謂之寸口;从又、从一。【徐曰】一者,記手腕下一寸,此指事也。《家語》:布指知寸。《前漢・律歷志》:度量衡皆起於黃鐘之律,一黍爲分,十分爲寸,十寸爲一尺。又,寸者,忖也,有法度可忖也。凡法度字皆从寸。
义又,姓。《正字通》:明嘉靖中梓潼令寸居敬。
音又,叶徒玩切,音叚。庾信〈喜晴應詔〉詩「伏泉遠習坎,隂風已回巽;桐枝長舊圍,蒲節抽新寸」,叶上建、傳、堰、獻。楊愼曰:巽音蒜、寸音斷。或曰:建、傳、堰、獻在今霰韻,古音霰、翰、諫三韻通。
注解
〔寸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上,康熙部首是寸部。
〔寸〕字拼音是cùn,独体字。
〔寸〕字造字法是指事。小篆字形,从又,从一。“又”象手形,“一”指下手腕一寸之处。“寸”是汉字部首之一,从“寸”的字往往与“手”有关。本义是中医切脉,称距离手腕一寸长的部位为“寸口”,简称“寸”。
〔寸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cùn] ⑴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,一尺的十分之一⑵ 短小⑶ 姓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三下反切倉困切頁碼第95頁,第8字續丁孫
寸
十分也。人手卻一寸,動𧖴,謂之寸口。从又从一。凡寸之屬皆从寸。
附注林義光《文源》:「又,象手形,一識手後一寸之處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六反切麤巽反頁碼第256頁,第4行,第1字述
十分也,人手郤一寸動衇謂之寸口。從又、一。凡寸之屬,皆從寸。
鍇注臣鍇曰:「一者,記手腕下一寸。此指事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三下反切倉困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第481頁,第2字許惟賢第216頁,第1字
十分也。
段注度別於分。忖於寸。《禾部》曰:十髪爲程。一程爲分。十分爲寸。
人手卻一寸動𧖴謂之寸口。从又一。
段注卻猶退也。距手十分動𧖴之處謂之寸口。故字從又一。會意也。《周禮》注云:脈之大𠋫要在陽明寸口。倉困切。十三部。
凡寸之屬皆从寸。
白话解释
寸,十分。由手掌后退一寸,即动脉位置,叫作“寸口”。字形采用“手、一”会义。所有与寸相关的字,都采用“寸”作边旁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。其形作,篆文
和它同形,由「
」和「一」構成。
,隸定作「又」,是「右手」的本字,獨體象形;一,是一個符號,沒獨立的形、音、義,只是用來標示部位而已,和記數的「一」字無關。尺寸的度量,從人手開始。寸義為寸口。所謂寸口,即距離手腕一寸長的部位,所以用「又」造字,並以虛象的「一」標記寸口的部位。字經隸書,變體作
,頗失其形,楷書沿之以定體。以上諸形,都據臆構的虛象造字。在六書中屬於合體指事。
寸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188頁,第3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259頁,第1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206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126頁,第11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120頁,第8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428頁,第4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735頁,第1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1716頁,第2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623頁,第2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76頁,第6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125頁,第14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933頁,第3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3589頁【補遺】第16534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3182頁,第2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255頁【崇文】第1017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363頁 |
| 17 | 說文新證 | 第233頁,第1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三冊,第578頁,第1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326頁,第4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