屛字详情

𭗱

pǐngㄆㄧㄥˇbǐngㄅㄧㄥˇ
尸部 共11画 半包围结构 U+5C5B CJK 基本汉字

尸部

11画

8

11画 (屛)

半包围结构

NTFF 86 、 NTGF 98

SYJJ

XMAE

77241

U 5C5B

横折、横、撇、撇、横、横、撇、撇、横、横、竖

屛字概述

〔屛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pǐng、bǐng),部首是尸部,总笔画是11画

〔屛〕字是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“尸、幷”。

〔屛〕字仓颉码是SYJJ,五笔是NTFF86,NTGF98,四角号码是77241,郑码是XMAE

〔屛〕字的UNICODE是U+5C5B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3643,UTF-32:00005C5B,UTF-8:E5 B1 9B。

〔屛〕字异体字是

汉字解释

基本解释

”的旧字形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寅集上 部首:尸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715頁,第13

同文書局本: 第302頁,第25

標點整理本: 第242頁,第1

廣韻》:薄經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旁經切;《正韻》:蒲明切,𡘋音萍。說文》:蔽也。从尸,幷聲。爾雅・釋宮》:屛謂之樹。【註】小牆當門中。廣雅》:罘罳謂之屛。禮緯》:天子外屛諸侯內屛,在路門之內外。鄭司農曰:依其制,如屛風然。三禮圖》:扆從廣八尺,畫斧文。今之屛風,則遺象也。詩・大雅》:大邦維屛。【註】屛,所以爲蔽也。書・康王之誥》:乃命建侯樹屛。【註】樹以爲屛藩也。

又,屛風,水葵別名。博物志》:太原以北有屛風草,依岸而生。一說卽防風。

又,屛翳,雨師。

又,《廣韻》:府盈切;《集韻》:卑盈切,𡘋音并。廣雅》:屛營,怔忪也。〈吳語〉:屛營,徬徨於山林之中,今表箋言激切屛營,卽此義也。正字通》作上聲。

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類篇𡘋必郢切,音丙。詩・小雅》「君子樂胥,萬邦之屛」,叶上領。

又,《禮・玉藻》:其在邊邑,曰某屛之臣某。

又,除也、去也、斥也。書・金縢》:我乃屛璧與圭。禮・王制》:屛之遠方。【註】屛,放去也。

又,退也。禮・曲禮》:侍於君子,有吿者曰:少閒願有復也,則左右屛而待。集韻》、《韻會》作去聲。

卷目:考證・寅集上 部首:尸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174頁,第2

同文書局本: 第1645頁,第16

《禮・曲禮》侍於君子。

謹照原文侍下增坐字。

注解

〔屛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上,康熙部首是尸部

〔屛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pǐng、bǐng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尸、幷

〔屛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undefined] ⑴ “屏”的旧字形。

说文解字

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“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八上反切必郢切頁碼277頁,第27

異體

屛屏蔽也。从尸幷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六反切比郢反頁碼709頁,第5行,第2

屛屏蔽。從尸并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八上反切必郢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1601頁,第3許惟賢701頁,第7

屛屛,

段注此複舉字之未刪者。

蔽也。

段注《小雅》。萬邦之屛。傳曰:屛,蔽也。引伸爲屛除。按古無平仄之分。

从尸。幷聲。

段注必郢切。十一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蔽也,屏氣亦蔽氣不出也。

蔽也。屏氣者,蔽氣不出也。攔之不許來曰屏,即「屏諸四夸」之屏。

白话解释

屏,为屏风所遮挡。字形采用“尸”作边旁,采用“并”作声旁。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。從尸、并聲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《說文》:「屏,蔽也。」字引申有摒除意。隸、楷字形均承篆文而來。

屏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547頁,第8字
2陳昌治本第699頁,第2字
3黃侃手批第531頁
4說文校箋第357頁,第1字
5說文考正第337頁,第8字
6說文今釋第1216頁,第3字
7說文約注第2081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4252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1798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217頁,第16字
11標注說文第348頁,第13字
12說文注箋第2890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8555頁【補遺】第17280頁
14通訓定聲第3460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733頁【崇文】第2929頁
16說文句讀第1145頁
17章授筆記第356頁,第3字
18古字詁林第七冊,第685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815頁,第6字